《核舟记》教案

时间:2024-03-19 02:10:21
《核舟记》教案范文8篇

《核舟记》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核舟记》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舟记》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

  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是微雕艺术。微雕是把书法、绘画、雕刻融为一体的微观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扫除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课文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2.范读课文/[演示文稿:字、词]请同学们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3.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速读课文。并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演示文稿:结构]

三、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

2.同学们朗读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3.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的什么特征?

[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

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这样一个核心。

4.怎样表现奇巧、灵怪?对比:核舟之小——容量之大(雕刻人、物之多)、刀法精细;气韵生动。

5.核舟大小如何?(一尺10寸,一寸10分)比较“二黍许”即二市分多点,约合0.9厘米光景;八分即八市分,约折合长度2.667厘米,奇即有零,八分有奇长度约合3厘米。具体6.来看看雕刻家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读课文第二段。窗八:刻有对联,可以开启。(精细灵巧)箬蓬。

7.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作为船的一部分,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

继续看以下各段所介绍的物:楫,炉、壶、手卷、念珠(历历可数)。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细若蚊足)。

8.如果只有一堆人和物的堆积罗列,即使再精细也只能叫技术而不是艺术。

9.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他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对这些人物的介绍。

10.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11.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人物刻画精细(相对于核舟来说,人该占多大比例?峨冠多髯、衣褶、念珠历历可数)神情意态毕肖。

匠心布局、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各具特色,意趣盎然。这就不光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更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获得以美的享受,这才叫艺术。

观赏核舟,恍惚间已经与苏轼一起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们不能不赞叹:正是: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四、对上述内容的说明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全文采用总——分——总的顺序。

1.主体部分以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构思巧妙。

从主到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说明舟尾情况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五、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六、具体地介绍了这么多的内容,船上的人物、情景说得清清楚楚,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却只用了四百多字——文字上有什么特点?叙述跟描写结合,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

七、课后作业: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2.做练习三。

《核舟记》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晶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见解生动严密。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扫除阅读障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体会文章的主要特色。两课时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做好引导、点拨工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F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 ……此处隐藏15036个字……的人、物、字等,以赞叹作结,再次突出艺人技艺的高超。

板书:总计: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题名、篆文三十四字。

三指名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水平,以及雕刻艺人卓越的技巧,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四指名学生归纳的写作特点。

(一)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二)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五课堂作业

1.做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三。

[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部分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如“人、窗、手”等。但是不少词,现代的意思与古代的意思已经不相同了,如“1”句中的“曰”,现在说“叫做”。“2”句中的“贻”,现在说“赠、送”。“3”句中的“髯”,现在说“胡子”、“胡须”。“4”句中的“夷”,现在说“平”。

2.做课文后面“思考练习”四。

[参考答案]

词序是指词在句中的先后次序。古今汉语句子中的次序大体相同。

如“1”,词序是相同的(不过,在数词“一”后面要加上相应的量词“幅”);“2”,词序也相同(数词“一”后面也应当加上量词“支”);“3”词序也是相同的。“4”中,“通计一舟”的词序相同(在数词“一”后面要加上量词“只”或“条”),但“为人五”、“为窗八”的词序却不同,现代汉语要说成“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子”,名词和数词的位置要倒过来,并在数词后面加上相应的量词。

六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5、6节(做法同前,在此从略)

七课外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2.自选一件制作精巧的工艺品,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然后学习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概貌: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仓:篛篷、小窗、栏杆、对联

核舟船头:苏、黄共阅手卷,佛印欣赏江景,

大苏泛赤壁船尾:舟子二人,居右者啸呼,居左者烹茶,

船背:题名和篆章,文字内容,字迹笔画、颜色,

总计: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题名、篆文三十四字。

《核舟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

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字音,熟读全文。

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文义。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罔不 ( ) (2)贻( ) (3)箬篷( )

(4)八方有奇 ( ) (5)石青糝之 ( ) (6)髯( )

(7)天启壬戌 ( ) (8)篆章(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填空。

《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3、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断句。

(三)研读探究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

奇巧: 以: 木: 木材; 为:

罔 : 因: 具: 轩: 敞: 为: 兴: 徐: 糁 比: 类: 矫: 诎: 倚: 楫:

椎髻: 夷: 了了: 盈: 题:

简: 为: 灵: 怪:

多媒体展示重点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技亦灵怪矣哉:

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自主学习,自己疏通文意,可以小组内互相讨论。

2、学生小组内通译全文。

3、找学生翻译课文,不当之处老师及时纠正。

4、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词语。

5、齐读,整体把握文意。

三 巩固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 ) 贻( ) 有奇( ) 黍( )

箬篷( ) 糁( ) 峨冠( ) 髯( )

髻( ) 衣褶( ) 诎( ) 楫( )

椎髻( ) 虞山( ) 篆章( ) 矫( )

(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3.尝贻余核舟一(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核舟记》教案范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