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林中小溪》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中小溪》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中小溪》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3.理解领悟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小溪与其他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在反复诵读中,能够重点领略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点领略大自然的纷繁多样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
(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高山无语,显示出自己的沉稳伟岸;碧海扬波,显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变迁,显示出自己的纷繁多样。大家看看画面上的小溪,脉脉细流,无声无息,却一往无前,这是不是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诗体随笔——《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又象征着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体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介绍作者。)
教师补充: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自己认为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朗读几遍。
3.请同学来朗诵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
调动学生朗诵热情,边读边评。学生多次朗读,反复吟诵,目的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4.梳理,归纳:
(学生读书、梳理、思考。)
(1)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障碍”一词?你如何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出含有“障碍”一词的句子,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探讨归纳,明确:“障碍”一词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生活同样也是如此;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对待困难要想方设法地去克服。
(2)画出文中描写小溪拟人的句子,并思考这象征着什么。
明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来概括一下“小溪”身上所蕴含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明确:小溪具有顽强乐观,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4)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后又奋然前行,这和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如同小溪,在奋斗后也会同样流入心灵的彼岸。
(5)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什么人生感悟?
明确:作者认为生活本身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学生能说出作者的寓意即可。指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的含义上联系生活现实。)
(6)作者除了描写小溪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同桌相互讨论回答,教师补充订正。)
明确:除小溪外,还写了春花、春草、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味,作者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这些意象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 在文中起到一种渲染衬托的作用。
四、归纳拓展
1.作者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2.课下收集有关普里什文生活和创作经历与作品特点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学习,明白了在普里什文的笔下小溪具备的精神与品质,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与了解普里什文的思想世界。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他的笔下能有这样的人生感悟。
二、品味感悟
1.找一找,品一品。
(1)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并说出你认为它优美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感悟。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习本文朴实无华却充满灵性的语言。
讨论并明确:本文的语言活泼自然,带有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一,带有口语色彩。就像是和你对话似的。比如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和一个相识已久的朋友谈话,没有一点做作。第二,直接现实性。高尔基说过,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一切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写水急,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等一类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写它的情态变化,“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先写溪水的心态——满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最后再作比拟。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灵气。
2.想一想,谈一谈。
(1)请同学们结 ……此处隐藏3500个字……p>
两课时
课前学习:
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2、收集有关作者的介绍、评论;
3、尝试阅读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课堂学习
一、导入:
1、教师引导: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数个小时便能抵达。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停下来,做一个大地的阅读者,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在大地这本翻开的书页上,前苏联作家米普里什文作为一名大地阅读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一批珍贵的自然文本。
2、请同学结合预习进一步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作适当的强调: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说:“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要带领我们去探访的是怎样的一条林中小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思考结果写下来。
2、学生轻声朗读,独立完成思考。
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几个层次:
(1)只能说出小溪的水流量、水色、水质等;
(2)能结合小溪经流的环境,初步探讨小溪的奔流不息;
(3)能根据小溪经历的曲折探讨更深层次的“性格”“品质”等。
无论学生个人的观点涉及哪个层次,教师都不做轻易的否定。而学生应该可以在交流中意识到:作者写小溪,决不是就事论事。作者笔下的小溪是带上了很浓重的拟人色彩的。因此,可以尝试探讨它的“性格”问题。
三、品味小溪形象,获得人生感悟
(一)、探讨小溪形象
1、教师指导:小溪前进的路线是曲折的,他流经坦途,也面临障碍。你能找出它前进的具体路线吗?
2、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关内容后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教师作板书,有意识地分出“障碍”和“坦途”。
3、教师指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不同情况,小溪分别有怎样的表现?你能从这些表现中归纳它的性格形象吗?
4、学生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写批注之后,小组交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表达。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回答的针对性、语言表达的流畅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在交流基础上,教师板书总结。内容可围绕三方面:
(1)小溪对障碍的看法
(2)对光明未来的信念
(3)对猥琐生活的批判。
但是,具体的词汇不在板书上出现,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二)获得人生感悟
1、教师指导:作者对小溪前进的过程写的层次分明,在小溪遇到障碍(第一次冲击)——遇到大的障碍(第二次冲击)——冲刷倒百年云杉(第三次冲击)——分流、合流的过程中,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在不断的深入。那么,你认为小溪冲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的过程,和我们的人生有没有相似之处呢?它对你又会有怎样的启迪呢?
2、学生独立思考后写下,全班交流,教师也作为交流的参与者进入。交流结束,请同学写下交流所得。
参考意见:
(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
(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
(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
(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交流结果的表达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表达能够越丰富越好。
(三)朗读
1、请同学根据对小溪和作者人生信念的认识,选择一个片段,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组织朗读交流。对朗读者的语音语气语调和感情表达的深刻性等作出评价。
四、拓展阅读,评析课文
1、教师指导: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的散文:“……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可见普里什文散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如果要你来尝试着评析一下本文,你觉得可以怎么写呢?
2、教师给出
两篇评论文章作为范本,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性阅读。
课上不一定有时间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上阅读拓展材料的基础上布置为课后学习内容。
附(一)佳作品读:
倾听自然纯净的呼吸
读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作者:林文钦)
身处喧嚣的城市,心情因世俗困扰而浮躁。夜半时分,能使灵魂歇息的“清凉剂”是枕边书——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它带来大自然最为纯净清新的呼吸,让日益被城市钢筋水泥所隔膜的心,得到滋润而不至过早老化。
没有比幽静的大自然更能让人心灵悸动的物了。在朴素的叶列茨平坦的原野上,蓝得让人感觉深秋般凉爽的溪流,静静滋润着黑油油的沼泽地。潮湿的秋雾之后,簇簇高大的乔木林和遍野低矮的灌木丛,都变幻出水印木刻一样的清晰色彩。在已过去的春天、夏天,从第一滴映着薄薄阳光的水珠自小叶毛芽落下,蜉蝣渐渐摆动虚化的尾巴,苔藓逐渐湿润的那天开始,自然复苏的根须就密密麻麻地传遍冰碴零乱的土墩。悠闲的猎人渔人们,看见黑水鸡飞来了,红隼飞来了,野鸭飞来了;夜莺、杜鹃、黄鹂、白眉鸫、雨燕也飞来了;老狗鱼、鲈鱼、梭鱼在镜子似的湖泊里游动起来;熊、松鼠、胡獾、雪兔睁开清澈的眼睛,打量新的世界。蓬勃的野樱、含蓄的夜美女、蜿蜒的蛇麻草、淌汁的白桦、成丛的羊肚菌、优雅的黑麦、油画般的芦苇、地毯似的紫云英、婀娜的水草,构成原野四季生动的水墨画。这就是前苏联散文大师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中的景象。
普列什文给予了我们那片土地无以言说的自然画幅;而滴水的声音,更是普列什文用心灵触摸,又用心灵传达给世界的脉动。谙熟农艺的普列什文把生命交给大自然之后,又小心翼翼地踩着涅尔河岸边潮湿的泥土,贴近大自然的生命群落之中。在周围这些平实的生命群落里,他做了普通而微小的一员。他和蔼地认识它们,透彻地观察它们,认真地聆听它们,亲切地感受它们。“第一只虾从一个洞中探出头来,微微动了一下触须。”这是那篇不到50字的著名笔记《第一只虾》的结尾。那微动的触须,正是普列什文感受到的灵魂的震颤,如一滴雨水打在夜美女花瓣上的灵敏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