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数学教案

时间:2024-03-24 00:15:12
一起玩数学教案

一起玩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起玩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起玩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在我们班“有趣的滚动”区域游戏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瓶子,常常看到小朋友们拿着瓶子在受礼拍着、摇着,在地上滚着、踢着,还有的自发地根据瓶子的颜色拍起了队等等,似乎总也玩不够,对瓶子表现出了极大的 热情和兴趣。看到孩子们这些表现,我不禁想:是否能够把小朋友们喜爱的瓶子和相对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呢?平时我们在进行数学练习时大多是机械地完成数学画册上的作业,幼儿缺少实际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感受的过程。因此,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在和“瓶宝宝”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和数量间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对几何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复习8以内的数字,正确感知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尝试按数字大小进行排序。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不同特征,尝试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3、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人数相等的纯净水瓶子和贴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瓶帽子;

2、和瓶盖相对应的几何图形点:

3、玻璃球;

4、红、黄、蓝三条线。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宝宝”,导入活动。

师:瓶宝宝可爱吗?你们想不想要?

二、看看“瓶帽子”,感知不同图形的基本特征。

1、观察比较瓶帽子上不同新状、颜色的图形。

师:看看你的瓶宝宝,它的帽子是什么样的?

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2、看看找找和瓶帽子一样的形状点。

师: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和你的瓶宝宝帽子一样的点,站在上面。

三、玩玩“瓶宝宝”,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

1、幼儿自由探索瓶宝宝的玩法。

2、集体用瓶宝宝来玩“拍一拍”的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和瓶宝宝拍拍手。

四、帮帮“瓶宝宝”,为它找“舞伴”。

1、说说每个数字对应的玻璃球数量。

师:数字找几个玻璃球?数字2呢?…数字8呢?

2、集体为老师的“瓶宝宝”找玻璃球。

师:大家先为老师的瓶宝宝找玻璃球吧。

3、幼儿独立找玻璃球,并互相检查。

师:小朋友自己到后面去找找玻璃球吧,找好后请你旁边的好朋友帮忙检查一下。

五、带着“瓶宝宝”,排队开舞会。

1、幼儿按瓶宝宝帽子的颜色分别站到相应颜色的线上。

师:红帽子应该站在什么颜色的线上?

2、按瓶帽子上数字的大小调整队伍。

师:数字1排第几个?…8呢?

3、听音乐,带“瓶宝宝”跳舞,并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队伍也排好了,位置也调整对了,就可以跳舞啦!

教学反思:

《和瓶宝宝一起玩》是一个用来复习幼儿以前所学知识的游戏活动。通过请幼儿帮助“瓶宝宝”找帽子――找舞伴――找队伍三个过程来分别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活动结束,感悟如下:

1、《纲要》中提出:我们应给幼儿提供诱人的,可操作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应该是儿童先前经验过的。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使用了生活中随处可见极其普通的矿泉水瓶子,在给它贴上眼睛、鼻子、嘴巴进行装饰后,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瓶宝宝”。果然,活动中很快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我还在瓶盖子上贴上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数字也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把它当成“瓶宝宝”的帽子,这样就将本次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全部都蕴涵到了一个小小的瓶盖上,幼儿操作非常方便,避免了以往数学活动中教具多、学具多的苦恼。

2、在这次的数学活动中,我除了在材料的提供上紧紧地抓住了《纲要》中的要求外,在过程的设计上也是密切地围绕着《纲要》中提出的“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这一指导思想,为幼儿设计了很多“任务”,使他们在帮助“瓶宝宝”的过程中运用并复习了以往所学的知识,如正确理解数字1-8所表示的数量,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等等。在整个的过程中,我努力通过自己的语气、神态以及交流方式来和幼儿共同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活动氛围,使幼儿轻松地学,快乐地做。令人高兴的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也非常地出色,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完成了每个“任务”,这样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受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3、当然,活动中也有我感到不足的地方。像活动的结束部分,请幼儿按数字大小调整队伍这个环节。记得试教时,我是请幼儿自己根据数字来调整队伍的,有一部分孩子没能很快地完成“任务”,场面显得有点混乱。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环节改掉,要不然这么乱的场面,听课老师看了会怎么想!于是,为了我个人的“面子”,在第二天上课时就变成了我喊一个数字,拿这个数字的小朋友就排到前面来。果然,队伍排的有条不紊了,可孩子们也失去尝试的机会了。现在想来,很是后悔,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出错呢?发现错误然后纠正、学习不也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吗?曾记得有人说过:犯错是孩子的权利。而现在仅仅因为我一时的虚荣心就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我为我自己感到羞愧。我想:今后都让我们抛弃那些无谓的顾虑吧,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一心一意地为孩子上他们自己的课!

一起玩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 ……此处隐藏826个字……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平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平跷跷板保持平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平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平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平了。

5.幼儿再次用天平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平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硬币个数

一起玩数学教案3

一、设计思路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变化,孩子得到了长辈们的百般疼爱,他们的无理要求总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导致现在的孩子养成了自私、孤僻、霸道、不合群等种种不良行为。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外面,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也明显降低。这样的状况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和所从事的事业。就拿本班 幼儿来说吧,有几个孩子就非常的内向,整天一个人坐着,当然就没有朋友了;有的孩子比较霸道,经常动不动就打小朋友,也没有孩子跟他一起玩。没有了朋友,就会使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光彩,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丰富的童年生活,交到更多的朋友,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欣赏故事中,了解一个人的寂寞无助,懂得大家一起玩的快乐。在游戏中尝试与同伴一起玩,并乐意接受同伴,体验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活动目标定为三点:

1、能安静的听故事,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乐。

2、学说短句:“宝宝,我和你一起玩。”“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3、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小狗、布娃娃、小猴。

2、布置宝宝一个人在家的情境。请中班一名幼儿来扮演“宝宝”的角色。

3、录音机,歌曲磁带《朋友,你好!》

活动过程分五部分,包含语言、社会、音乐等多领域的内容,这种教学整合活动,符合现今教学整改新模式。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引题,我请出撅着嘴的中班幼儿,来扮演“宝宝”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这是谁?宝宝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这种直接导入式提问,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看到该幼儿的噘嘴表情,马上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性和注意力,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猜测。

第二部分是结合实物玩具的演示,让幼儿自由猜测发言后,再以动物角色的讲述,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没有同伴一起玩的痛苦,尝试着想办法怎样帮助宝宝解除痛苦,并学说短句:“宝宝,我和你一起玩。”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当然,第三部分就是理解故事内容了,教师边讲述边跟中班幼儿表演故事情境,这种既形象又逼真的展示方式,符合托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不仅给以幼儿完整欣赏的满足,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接着由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以及幼儿学说短句这三个环节逐步递近,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懂得了和朋友一起玩真的很快乐。第四部分是歌表演《朋友,你好!》,符合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

将故事中的宝宝直接引入到幼儿现实生活中去,让幼儿亲身体验并真正满足帮助宝宝的欲望,体验陪宝宝一起玩的乐趣,感受大家一起玩的开心。但在游戏中,我考虑到了有些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没有朋友的现象,从而产生失落感。因此我尽量拉拢这些孩子,采取三五成群的方式,让他们都能找到朋友,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快乐。第五部分是结束部分,以宝宝该回家休息为由,自然地导出活动,使整个活动比较流畅地结束。

二、目标

1、能安静的听故事,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乐。

2、学说短句:“宝宝,我和你一起玩。”、“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3、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三、准备

1、玩具小狗、布娃娃、小猴。

2、布置宝宝一个人在家的情境。请中班一名幼儿来扮演“宝宝”的角色。

3、录音机,歌曲磁带《朋友,你好!》

四、过程

1、教师请出撅着嘴的中班幼儿,来扮演“宝宝”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谁?“宝宝”怎么了?“宝宝”为什么不开心?(幼儿自由猜测)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一段,并提出疑问:小朋友,你们能“宝宝”想想办法,让“宝宝”开心起来吗?(幼儿自由发言)

(2)从玩具橱里拿出布娃娃,提问:谁来了?布娃娃看见“宝宝”不开心,会怎么跟“宝宝”说?(学说“宝宝,我和你一起玩。”)宝宝抱着布娃娃笑了。

(3)同上方法分别出示小狗和小猴。

3、理解故事内容,师边讲述故事边跟中班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一遍。

提问:玩具橱里的小动物都出来和“宝宝”一起玩。“宝宝”高兴吗?那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学说:“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4、学习主动向别人发出邀请,一起歌表演《朋友,你好!》。

(1)为了能有更多的朋友陪“宝宝”玩,教师主动发出邀请:“宝宝,我和你一起玩。”(播放音乐,第一遍游戏)

(2)请一名幼儿主动向“宝宝”发出邀请:“宝宝,我和你一起玩。”(第二遍游戏)

(3)宝宝和该幼儿为了能找到更多的朋友,学习主动向其他幼儿发出邀请,接着大家一起再向坐着的幼儿发出邀请:“XX,我和你一起玩。”(全体参与第三遍游戏)

师小结:大家一起玩,开心吗?

5、宝宝要回家了,跟宝宝说再见,结束活动。

附:故事

一起玩

妈妈不在家,宝宝一个人在家,没有人陪宝宝一起玩,宝宝想:“哎,我和谁一起玩呢?没有朋友真寂寞。”

玩具橱里的布娃娃听到了宝宝的话,布娃娃从橱里跑出来啦。布娃娃说:“宝宝,我和你一起玩。”

玩具橱里的小狗听到了布娃娃的话,小狗也跑出来啦。小狗说:“宝宝,我和你一起玩。”

玩具橱里的小猴听到了小狗的话,小猴跑出来对宝宝说:“宝宝,我也和你一起玩。”

哈,玩具橱里的玩具都跑出来啦,他们和宝宝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宝宝高兴地说:“大家一起玩,真开心。”

《一起玩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