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鸡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鸡教案 篇1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母鸡下蛋
游戏目标:
1、练习双脚夹球行走和绕过障碍物走。
2、体验活动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环境材料:
线圈12个、皮球4个、木板3块,箩4个
游戏指导:
水平一:鼓励幼儿灵活地夹着球迅速行走和绕过障碍物走。
水平二:引导幼儿用大腿内侧把球夹紧行走。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双脚夹着球走斜坡和绕着线圈走的动作。
2、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比赛:幼儿学习母ji夹着球走过斜坡和绕过线圈行走回来后就下蛋了(皮球),到下一名幼儿。看哪一组快。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母鸡教案 篇2分析:
1、音乐情感:这首音乐描写了母鸡孵蛋的温馨场景。
2、音乐知识点:歌曲分为四段,每一段都含有不同的数量,其中有上行下行的旋律。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运用肢体、道具、乐器感应歌曲中的数目,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进行唱名的识谱与排谱,感知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砂锤、母鸡手偶、玩具蛋、废旧纸箱做的鸡窝、圆舞板、五线谱卡、大五线谱垫、小鸡图做的音符号、
活动队形
半圆形和自由站队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教学难点:进行唱名的识谱与排谱,感知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鸡走进场。听到大风的声音做躲起来的动作。
二、 动作及叫声的模仿活动
1、(音效:风声从大到小)故事引导:可怕的台风总算走了,母鸡家庭终于可以出来唱唱歌了。
2、幼儿创意动作和模仿叫声:鸡的一家怎么叫?
1)公鸡怎么叫?(公鸡:鸡冠/双手放头顶“喔喔喔”)
2)母鸡和公鸡叫声一样吗?(母鸡:翅膀/手肘弯起来“咕咕咕”)
3)谁来学小鸡叫?(小鸡:啄米/双手食指放嘴前“叽叽叽”)
三、学唱歌曲
1、(出示故事图卡)故事引导:宝宝听见台风走了,急急忙忙走去他家的鸡窝里去看他养的小母鸡,哈!小母鸡还在孵着蛋呢!宝宝与强强表哥一起唱起了歌替小母鸡加油。我们一起听听宝宝和强强哥哥是怎样唱歌给小母鸡加油的。
2、幼儿完整欣赏并学唱歌曲,初步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并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师:这次你们知道母鸡敷了几个蛋?
4、老师:拿母鸡受偶左右摇摆代表孵蛋,并出示鸡蛋来带领幼儿数出或者拍出歌曲中的数目。
5、大纸箱孵蛋游戏:幼儿当小母鸡躲在大纸箱里面唱歌,数数时,站起来拍手表示数目。(这里强调游戏的规则,幼儿在纸箱里必须是蹲着的,不能躺和坐)
4、配乐器敲奏
师:我们一起帮母鸡数一数。
1)第一遍唱歌坐着摇摆砂蛋,再敲奏出数目。
2)第二遍唱歌学母鸡走路,再敲奏出数目。
母鸡教案 篇3教材分析: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
3. 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了解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在品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 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重难点分析: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了解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学习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十足的语言特点。 ? 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真实情感。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的《母鸡》,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老舍这位杰出的语言大师运用语言的精妙,先来看这些词语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词语:细声细气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欺侮 乘其不备狠狠
发了狂恨不得
读这些词语,第一横读出了老舍讨厌母鸡的原因是“无病呻吟”依次是“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对母鸡的讨厌,塑造了一只轻薄,媚俗的母鸡形象。
师:从词性上看这些词语都是贬义,原来小小的词语也是有感情色彩的。
二、默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崇敬。
(一)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可不知何时,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你知道这个秘密吗?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一画,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回答)
出示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并追问为什么会这么迅速的找到?
板书并课件出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二)读第4-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悟到老舍怎样的写作特色?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反馈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教学预设:
母鸡的负责:通过“在夜间若有 ……此处隐藏2874个字……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赞颂,是情感的升华。)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母鸡
讨厌——不敢再讨厌
母鸡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自己看图谱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尝试边唱歌曲边表演,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歌曲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以大母鸡的形象,学母鸡的动作律动进场,每人头上绑了一块丝巾。
二、学习母鸡的不同叫声(难点前置)
1.大母鸡有什么本领?大母鸡生蛋的时候会怎么叫?出示节奏谱:··● 咯咯嗒
2.还有怎么叫?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节奏谱:·●·● 咯嗒咯嗒
3.出示图谱····●:怎么叫,谁来试试看? 咯咯咯咯嗒
4.将三张图谱连起来叫:··●︱·●·●︱····●︱ 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咯咯嗒
5.图谱重置后连着叫:····●︱····●︱·●·●︱··●︱ 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听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3.教师再次范唱,出示完整的图谱。(跟着伴奏)
4.教师带领幼儿唱:要用开心的心情。
5.分角色唱:教师唱歌词,幼儿唱叫声部分。
6.师幼交换:把高兴的心情加进去。
7.大母鸡生蛋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把高兴、自豪的感情唱出来,唱得跳跃一点。
四、幼儿坐在草窝上进行表演唱。
1.请幼儿每人找一个草窝坐下进行表演唱。
2.从草窝下面找出大鸡蛋。
五、教师带领幼儿拿着鸡蛋,在歌曲的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简单评析:
1.在难点前置有节奏地学念母鸡叫声的时候,可以加入钢琴,减少难度。
2.这是一首民歌,民歌中的“呦”要唱的轻一点。
3.图谱不要太细化,应该要给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借鉴课例的同时,我还明确了歌唱教学活动一定要让幼儿多听,多欣赏,然后再学唱,要让幼儿理解,马春燕老师甚至提出要在教师唱五遍后,幼儿才能开唱。同时,这次两个歌曲教学都是比较常态的,可以直接拿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而且歌唱教学的教学范式也一目了然,值得年轻教师学习。
母鸡教案 篇7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一起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身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俺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考虑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身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身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同学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俺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俺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俺还优秀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