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 。
2、使幼儿知道运动是冬天取暖的一种好方法。
3、了解冬天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绳子、球等运动工具。
活动过程:
1、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样?
2、展开:
(1)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取暖。
(多穿衣服、生炉子、开空调、跑步、跳绳等)
(2)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跑步、跳绳、拍球……运动能使我们身体暖和,能锻炼身体,有益健康。
(3)组织幼儿到室外运动。
跳绳、拍球、跑步。感受到运动使身体暖和。
(4)组织幼儿讨论冬天有哪些适合的运动,为什么?
跑步、跳绳、滑冰。因为运动量大,能使身体暖和,
其他方法也能取暖,但有不足的地方。如穿衣服太多,活动不方便,空调房间空气不好等。
对小朋友来说,最好的方法是运动。
(5)组织幼儿讨论:冬天到室外活动应注意什么?
a、运动前要脱去大衣、帽子、围巾和手套。
b、跑步时闭上嘴,不讲话。
c、跳绳、拍球。不站在风口或对着风。
d、运动时候不要脱衣服,防止感冒。
3、结束:教育幼儿冬季不怕冷。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螺丝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小小的螺丝却能将大大的物体牢牢地固定住,这大和小的强烈对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同时螺丝的可操作性很强,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中感知螺丝的结构、螺纹的设计以及大小的匹配。
2.通过亲自操作、探索,知道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
3.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装备
1.每名幼儿8块积木(中间有孔),毛线、双面胶、小细绳(与幼儿人数相等),螺丝(直径与积木孔的直径相匹配),记录表一张,笑脸贴画。
2.不同直径的螺丝4组(每组中的螺帽、螺杆是匹配的,但提供给幼儿时是混放的。)
3.课件《小螺丝,大秘密》(螺丝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螺旋线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不同口径的.饮料瓶和瓶盖,能拧的笔和笔帽。
活动过程
1.大胆想象,进行猜测
师:积木娃娃要和它的好朋友紧紧连接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
实录:可以将积木插起来,用胶带粘起来,用绳子绑起来,用棍子从积木中间的洞洞穿进去。
师:今天我准备了毛线、双面胶、绳子、螺丝,猜猜哪种材料连接得最紧最牢?将你的黄色笑脸送给它。
实录:孩子们进行投票,双面皎得票最多。
2.动手操作,积极探索
师:到底谁能将两块积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呢?大家一起来将四种材料都试试!
实录:这个绳子绑好后积木还分着的;我用双面皎粘住了,可是用力一拉又分开了;我的螺丝挺紧的。
师:现在请你将红色的笑脸送给连接得最紧、最牢的工具。(幼儿再次投票。)
小结:原来螺丝固定积木是最紧、最牢的。
3.仔细观察,寻找秘密
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螺丝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实录:因为它有个有洞的盖子和长长的杆,像夹子一样把积木夹紧了;因为她身上有一圈一圈的线,能够转起来。
师: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和螺帽里有一圈圈的螺旋线,所以螺杆和螺帽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
实录:门上面的锁有螺丝;电脑里面有螺丝;卫生间里挂毛巾的挂钩上面有螺丝;汽车上有螺丝;玩具上有螺丝……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螺丝的身影。(观看课件。)
4.尝试配对,发现不同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不同大小的螺丝,想送给工人叔叔去连接、固定物体,可是螺杆和螺帽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配对,用你们的巧手把螺杆和螺帽拧在一起。
师:在配对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实录:有的螺丝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拧不上去。
小结:螺丝、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拧紧,叫匹配。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固定、连接物体。
5.迁移经验,延伸活动
师:我还给你们带来了螺丝的一些好兄弟哟!(出示瓶子和笔)它们为什么是好兄弟呢?
实录:因为瓶子可以拧开;盖子里有螺旋线;笔里面也有螺旋线……
小结:是呀,人们在许多东西上都设计上螺纹,用来互相连接,又快又结实。其实,螺旋线除了可以连接、固定物品,还有很多本领,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设计评析】
进人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