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穷人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穷人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穷人教案 篇1
16日上午,我在学校五楼新学术参加了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我执教的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穷人》。这是一篇人尽皆知的名篇。名篇之所以成名,除了赫赫威名的作者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外,要征服读者就要靠活生生的文字。教这样的文本,对于从未担任过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我而言是一种学习与挑战,对于我的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力提升与人文精神汲养的过程。经过几番思量,我舍下了最为钟爱的《最后一头战象》,选择了《穷人》。
仍然坚持一直以来的备课习惯,选好课文之后,我没有急于上网查名家课堂实录,也没有慌忙找相关课文教学方法。我只是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读着读着,勤劳善良的渔夫一家,可怜的西蒙和她的孩子,逐渐在我面前立了起来。我决定以这三个人物的个性品质为突破点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确立了教学方向之后,我开始阅读教学参考书,大量浏览网络上的相关资源,最后开始了备课。
课文分两课时进行。最初预设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感受“穷人真穷”,第二课时感受小说中人物的勤劳、善良及伟大的母爱。临上课前我又对教案进行了调整,将感受人物勤劳的品质放到了
第一课时,这样可以留出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字里行间,感悟学习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40分钟仿佛只在片刻间。当学生还整齐地坐在课桌旁时,教学内容已进行完毕。纵观这节课,感觉较好的地方有三处: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桑娜复杂的心理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善良,其次是抓住文中四次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通过引读的方式较为巧妙的梳理并回顾了课文主要情节,最后是抓住西蒙临死前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心理活动的仿写练笔。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指导朗读不到位。虽然引导学生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较为成功,学生也说得比较好,但指导学生朗读时没有沉下心来,走进桑娜心里去,只是点了几个学生匆匆走了过场。
西蒙这个人物的处理耗时略嫌多,有喧宾夺主之感。如果将时间挪一部分到渔夫这个人物身上,抓住他的神态、动作再细致一点的品位渔夫的善良,可能效果更好,也更能突出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总结在教学结束之际没有及时跟进,这是整节课最大的败笔。作为一节高段语文课,让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习得方法再迁移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我竟然忘记了!
没有遗憾的人生不能称其为人生,没有缺憾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捡拾起教育人生中的点点遗憾,常反思,常审视,常总结,常修正,今天的遗憾,也许会成就明天的精彩!
穷人教案 篇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⑴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⑶ 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
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穷人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穷人教案 篇4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短篇小说。课文中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准确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穷人》是一篇老课文了,也教了多次,可是每次都是一个全新体验。课前设计时紧扣单元训练点: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因此在设计研读时,紧抓环境、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来体会。
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能迅速通过抓出句子中关键部分,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多数学生找出“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的矛盾统一,感受到桑娜善良是本能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比预设中的关心穷人更贴切更能说明桑娜的品质。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嗯,揍我一顿也好!’”学生在自读,讨论,互读中,抓住“忐忑不安”,几处省略号表示的心理时断时续,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学生在联系背景与实际深入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力,真挚情感令人惊叹。别小看了这群学生,当我们教师创设了适宜的氛围时,学生在课堂上定会精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