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光阴似箭,在不知不觉中本学期悄然逝去,反思自我工作,能够依据课堂教学常规,认真执教,及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充分运用文本,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文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其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即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教学,语言、语感训练,又进行理想、情操等的陶 冶,尤其在“文”上下功夫。比如《山中访友》,我借助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熏陶,反复朗读和品味,从而培养他 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运用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刻地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真情和深情,还设置了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文章所写的都是景物, 为什么不说山中观景而说山中访友?在这些大自然众多的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以此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在拓展部分:假如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成了你 的朋友,请你扮演某一角色(如游人)来进行介绍。在这里把学生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投身自然的崇高情怀,在朗读和品析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选择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效率。
阅读方式单一,会造成课堂上的心理疲劳,造成学生不愿读下去,乃至恹恹欲睡。我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学生觉得新奇,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 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学《山中访友》,首先是听读,让学生听录音,看画面,感知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理解作者 是怎样介绍这些朋友的;然后采用了指名朗读、齐读、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体会课文内容、写法和语言。多种阅读方式的运 用,使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调动各种评价手段,激活课堂氛围。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教学《山中访友》 时,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在齐读课文感受家的温馨后,让学生谈谈读得好不好,他们自我评价:“没读出 感情、亲情,没有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一份子。”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和先前的朗读比较并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深入地进入文本。除此,在上课时我还注意引 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新的感悟。老师的鼓励性、激励性评价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像“读得不错,流利、有感情”、“有自己的感 悟”、“再深入思考一下,你的答案会更精彩”这样的语言在课堂上比比皆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我做的还不 够,我会努力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执教能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山中访友》是一篇散文。里面所提到的“友”并非我们生活交际中的朋友,而是在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此文章用的是拟人的表现方式,以此来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切感和依赖感。
一、教学目的:
1、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及词语。
2、列出“我的朋友”都是谁?
3、“我的朋友”与我的交流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山林情景的描写。
2、我是怎么与“我的朋友”进行交流的?
3、拟人方式的表现在何处?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问他们:
在阅读本课文的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2、让学生讨论:
山中的朋友指的是谁?
3、一一将学生所列出的朋友板书在黑板上。
4、让学生根据黑板上所列出的朋友进行描述。
5、让学生在课文中将与刚才所描述的语言对照课文上的语言,以此增强对文章的识记和理解。
6、让学生讨论:文章为什么要拟人的艺术表现方式?
7、叫学生把文章中的优美句子画出来。
8、课堂练习:让学生模拟书本上所描写的情景与对话,同桌之间进行模拟表演。
9、作业布置:把文章的生字及词语进行造句。
我在上完这一课书后有着深刻的教学反思:
1、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体会不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刻用途。
2、学生的阅读速度比较慢。
3、在对情景的模拟表述方面,学生的模拟性的口语表述能力不强。
我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也以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感出发,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身至大自然的舒适感与幸福感,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在欣赏文字带来的美妙感觉中,能够学会新字新词语。在教学过程给我的反思中我也明白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3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方法与设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此处隐藏12065个字……环节中注重培养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及课外,如《山中访友》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初看这篇课文,我也被它深深吸引,所以在备课中我也想通过这一点想象来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由教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看林人、熊,从而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真的不可估量,甚至比教师自身都丰富,在具体课堂中,我真的体会到了,若真的不设置这样的情境,学生的想象力、作文能力不可能提高。在综合性学习中,我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学生有的模仿《山中访友》中的写法,有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象,人类制造出废旧污染空气,让你呼吸,人类还砍伐你,你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结果遭此厄运,你不难过吗?学生说出了很多保护环境的好办法,而且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听着学生的表述,我感到欣慰,同时也产生了和幸福感。是的,学生的想象力大无边,我们更应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在无边的基础上再扩大。
三、评价上鼓励标新立异
学生也需要成就感,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跟上,对学生极富创意的想象应给予高度的评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想象。学生评价打分后,说出评价的理由,有了这种鼓励措施,想象的同学、评价的学生都会把想象力作为评价一个人一条标准,也转变了以往靠分数、名次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想象力会更丰富、更乐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通过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的增强,作文能力明显提高。
在新课改教学中,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我会坚持,也会继续探讨其他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4《山中访友》这么一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拜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描写真美,我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深深的感动,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正因为作者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味广阔的大自然,才会产生那样的感情吧!教学本课,我从以下几个词中作了重点突破,效果感觉不错。
1、“撞”出 “好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两遍,读后说说哪个字首先跳入你的眼帘?这个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撞”字。感受到一份惊喜、一份意外)。指名说,指名读,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2、体会“德高望重”
第三自然段重点体会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我主要抓住“德高望重”这个词,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①“站了几百年”,让他们体会到具有像老桥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②“多少”这词可以看出老桥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一下他都做了哪些好事。这样为大家服务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③“弓着腰”、“俯身”,让学生想象,悠悠岁月,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老桥依然如故,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经过多次指导朗读,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桥,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之情。从中也感受正是老桥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让作者一拥有份好心情。
3、“知己”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抓住“知己”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学生会从“呼唤”、“交换眼神”、“望”这些词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和鸟儿、露珠、树木之间确实是知己了,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读中学生又一次感受作者和朋友间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等,为下文的感悟做好了铺垫。
自然的美让作者拥有了一份好心情,对课文的充分理解也是我们的课堂有了好氛围。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讲完课文,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文章,让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点遗憾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没能充分调动,有点拘谨,仿写的训练还没有做到位。但我想,只要敢于写,勤于写,用心写,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多练习写作,走进学生发现学生的写作层次,更好的引导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5今天执教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因为是高年级的课,所以,“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成了设计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用了4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如果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如果能体现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
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
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本节课最后3个小段处理的有点匆忙,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灵活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