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今天上午,聆听了巩教师的《鸟的天堂》一课。老师严谨的备课、上课态度,扎实的语文功底,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让我眼前一亮。
这堂课是巴金先生的名篇,其对大榕树的描写尤为精彩。教学时,巩老师恰恰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虽然在授课的呈现上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对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与老师极高的语文素养不无关系。巩老师对字词、课文关键词句的处理颇为用心,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在初读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有字词的,有理解题目的,有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的,体现了课标中中年级教学的理念。对字词的处理上,教师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找出易错的字,进行细节的指导,尤其是对多音字“不可计数”中“数”,“应接不暇”中“应”的指导,看得出来,老师进行了认真的字词备课。在学习“榕树”的部分,教师抓住了关键词“一株”,“簇”“堆”等,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既关注了课后题,又体现了课标的理念。非常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字词,充分感受这些词语的精妙,并用自己的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毕竟名篇需要精细研读。
虽然巩老师的课堂上还有些需要推敲的地方,但是老师虚心求教的态度让我看到了教坛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向校长推荐的小视频《永不放弃》中,展现的那样,如果坚持去做,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之旅上收获最美的风景。
评课时,也聆听了其他老师的智慧,比如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的方法上,对关键词句的标注上,对重点段落的指导朗读上,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关注上等等,也让我颇受启发。教学在互相学习中共赢。教无止境,喜欢每次聆听带给自己的意外惊喜,感谢上课的老师,感谢评课的老师。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讲的是巴金先生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作者在写作上详细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同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本文讲解时,我选择了文章四步走:
一、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识作者
“李尧棠”,笔名巴金,让学生初步认识、欣赏这位作家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在教授本本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把自己的想象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再现图中原景,绘制出属于自己心中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小组交流讨论评优秀。
二、重点放在阅读感悟上,结合稳重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分析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讨论。
(一)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傍晚时的场景。
太阳落下了山,我们带着灿烂的红霞路过“鸟的天堂”时,面对“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这样的情景时,作者的感慨是“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此句话中作者巧妙的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内心对榕树的喜爱之情,随之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以此继续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虽然喜欢,可作者却依然感到了失望,因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可又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去。
(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映入眼帘的是应接不暇的鸟飞鸟鸣景象,作者并详细介绍了鸟的形态、姿势,结尾处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生活的乐园”,再次强调了“鸟的天堂”之名得来之意。
四、师讲解重点词、合作小组小结:
在本文结构全部梳理之后,我采用了强调记忆法,把词语放在了最后来解决;文中的“数目不可计数”,两个生字让学生自己结合前后句理解“榕树树干之多”,“应接不暇”“应”这个多音字在此处的用意是突出“榕树上的鸟儿之多”,与第一次的“枝干之多”形成了鲜明的关系,正因为榕树的枝干之多才吸引来了更多的鸟儿,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其实就是因为有了大榕树才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茂盛的大榕树上吸引了无数的鸟儿来栖息,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在本篇课文授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分析、阅读、交流,结合自己绘制的图画意境,让他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鸟的天堂”不仅指“美丽的大榕树”“鸟生活的乐园”,还指那难得一见的“南国风光”,即使没有去过南方,也可以自己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静态、动态”的描写出属于自己心中的好文章。最后我留了一样特别的作业:请你做一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自己心中的南国风景。让学生在边画画边想象中感受“南国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正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了《鸟的天堂》这一课教学的精彩片断。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啃教科书,死记硬背,问一答一,我大概永远教不到“为什么用句号”这个问题,因为我的脑子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又如何会知道呢?而正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才使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活了。学生在多元互动中获得了老师教也教不到的更广阔的知识。
二、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课堂教学更精彩。
本节课如果没有王勇生问题的提出,这节课会失去很多光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生问题的提出正好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个性需求的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真正正成为学生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三、尊重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天才。
新课程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什么是好学生,怎么衡量和看待学生。以往,我们把成绩优秀、听老师的话的学生视为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真得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了:吴帅同学成绩不好,作业经常不完成,这只能是他某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这节课上他的精彩表现难道能说他不是一个好学生吗?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培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肯定自己、 ……此处隐藏6215个字……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同学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同学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同学不只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同学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发明能力得以不时激发。其次,多媒体组合,优化课堂教学。这样,不但使教学媒体更加简洁,便于操作,而且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优化。这一系列媒体的使用,既直接为同学理解课文起了辅助作用,又有效地创设了符合课文原意的特定情境,激发了同学学习兴趣。
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自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同学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和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丰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同学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同学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议同学充沛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同学的学习能力,培养同学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同学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沛,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沛展开,使同学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身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课前导入从解读标题,灌输大榕树的高度和树冠投影面积等知识点入手,激发孩子们对《鸟的天堂》的浓厚兴趣,就是这样的大榕树上,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这里筑巢、栖息。大榕树的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那么,“它”上边的主人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课前同学们已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初步预习,能明白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会写本课出现的10个生字。课堂上对这一环节的学习,采用标自然段序号,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一起朗读课后呈现的一类字,用词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再次为熟练阅读课文打好基础。这一环节的学习,字词是重点,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借助工具书实记字词、根据生活经验积累词语等方式学习字词不可少。例如“暇”字的学习,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课文中鸟儿飞起时,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同时拓展“瑕”、“遐”、“霞”等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大胆发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问题预设,作者一共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学习,难不倒大家。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回答正确。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素,初步体会本课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那么鸟的天堂一课,“我”第一次是傍晚去的,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是早晨去的,看到了好多鸟。尤其是第二次去,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黄昏,鸟儿们都睡了,着重描写“天堂”的本身,作者写了大榕树的树干、树枝、树根、树叶,这一部分突出表现了大榕树的大与茂盛,这是静态美的描写。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早晨,“我”看到了“天堂”的主人,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形形色色的鸟儿,热闹极了,这是动态美的描写。
这儿有适合鸟儿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有我们人类对鸟儿的保护。作者看到了到处都是鸟生,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作者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执教本节课之前,我多次翻阅课标,多次学习教材,试着从中找出了一些语用练习点。比如在文本最后,也就是作者巴金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就是落实课标“了解引号的一般用法”的训练点。而这又是能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借此引申开来,观赏榕树,品析语言,众鸟纷飞,感悟写法,再以此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写话。一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主线清晰,环节完整,一气呵成,甚爽!
在学习众鸟纷飞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了1分多钟的小视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手段带给他们的直观形象;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更有效!教学“应接不暇”时,因为有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意思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再顺势指导“暇”的形近字,效果很好,这也从作业中反馈出来。正应了课标中的那句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回过头来看,感觉在课标的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基本达成了预设目标。但感觉到有几处不足:
1、课堂用语不够精炼传神,有些拖沓
2、课标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如何落实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语文教学,浩瀚若海,唯上下求索,实践反思,反思实践,方能荡舟碧波,扬帆远航。此次优质课竞赛将是我语文修炼一个新的里程碑。践行课标,永远在路上……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
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音,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遗憾的是,班级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鸟的嬉戏玩闹及众鸟翻飞的热闹场面。只能让学生在家看视频,让其感受,在课堂上让其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