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统计教学反思1我教授的《统计》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复习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节课精心设计,集体备课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1.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我校近年来学生近视眼人数的变化,同学们跳绳的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3.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视频,
自己设计条形统计图。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综合题,通过某市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预测。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1.自己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数学素语表达不准确,练习中的每一环节拖拉,浪费时间,造成了前紧后松的局面。
2.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自己本身的语言匮乏,没有带动全体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有争执的问题,如第2、3题,应让学生争辩起来,这样才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
3.多媒体操作水平不过关,反应的速度慢,特别是多媒体的操作,让自己心烦意乱,还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思考。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给我们这样展示自己和向别人学习的平台,不厌其烦地对自己的辅导和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尽快成长起来,做一个让领导放心、学生热爱、家长满意的小学教师。
统计教学反思2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也会相依相伴。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最成功的是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具体的说,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设计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情景(介绍我国悠久历史的膳食宝塔等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缩短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二、让学生在丰富且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到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说明问题的优越性;初步认识到用条形统计图和用扇形统计图表达时所需的数据不同等;都为学生下面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点的准备。
三、选取、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点有着丰富的感知。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讨中初步体会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独特点,使他们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有综合性,能跟百分数运用联系起来,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教学反思3这节课我主要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境化。李医生要了解咱们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应该怎样的告诉他,在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统计图表的学习。这样的情境,一是能够很好的体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学科角度看),二是能够很好的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角度看)。
2、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了学习统计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统计过程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堂上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清,学生没能做出明确的答复。
今后我要针对我今天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之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统计教学反思4以小朋友们喜欢的“你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 ……此处隐藏8503个字……没能完成练习。所以以后在课堂教学上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段,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完成练习。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重新规划了这节课的内容
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下本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己的脑中形成一个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然后就布置2~3个任务,让学生大胆的去自己操作,期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是结合大家想法的话,往往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另外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在那位学生演示的过程中,让其他同学看下他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这样可以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
在最后的时候再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期间有不会做的同学,让会做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手把手的教,这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这样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走向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去实践它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改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统计教学反思14首先,我试着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选择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一格还可以表示2个数量甚至更多,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条形统计图。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教师应该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重要的数学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
1、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
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填写。我的想法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让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的语言不简练等等。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统计教学反思15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踢毽子比赛,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的训练成绩。另一方面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有利于新课中对比预测,用一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且出示两位同学的条形统计图后,出示一位学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解释是怎么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当然,从数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课中的例题预测两位同学最后比赛的成绩,练习中预测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枚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人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