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13 21:20:25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反思 1

今天,我们七年级语文组继续开展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散步》。

下午第一节由我主演,我提前到教室做准备。孩子们一下子围上来,叽叽喳喳乱成一团。

“老师,我们讲哪一课?”

“老师,你会紧张吗?我们数学老师紧张的满脸通红。”

“老师你讲课的时候可不要叫我回答问题呀。”

“老师,叫我叫我。”

上课前,我已经了解到学生上公开课的状态——既兴奋又紧张。

本节课我精于设计,以“亲情”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五个板块:听读课文,感知亲情。读文分析,理解亲情。美句赏读,感悟亲情。拓展延伸,抒写亲情。真诚行动,拥抱亲情。

教学内容就显得清晰有条理。

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首先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大声朗读,让学生读出感情。在品味语句中又让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思考。在拓展延伸中,又让学生写对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在每个板块中都有学生的展示,突出了说的能力。

在讲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前事先与学生们约好:这节课谁如果回答问题积极,我就奖励一个本儿。八九名同学一直争着回答问题,避免了课堂上老师提问的冷场。特别是在听读写的过程当中,每个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来,面向了全体学生。让学生都徜徉于亲情的散步之旅。

当然。细细反思,课堂上有许多不足。首先,板书设计虽然重点突出,但没有新意,也不美观。其次,学生没有形成学习小组,没有进行激烈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很好的鼓励学生。第三,课堂上自己的语言不简洁。有些啰嗦。引导和方法性的语言太少。第四是课堂临结束时没有对本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小结,整个课堂的课堂氛围不太活跃。

《散步》教学反思 2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最近我结合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的解释通常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这种解释虽也很合理,却没有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讲得通透彻底。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探究过程。在学生提出“整个世界”的疑问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两种解释。在学生认同这种解释后,教师通过介绍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与文中散步的比较,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达成一个共识:文中的“散步”与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虽不是完全一样的,本质上却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畴、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淡泊宁静,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我认为这样的研讨,不仅使学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源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推广应用的。也只有培养出大量有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人,社会上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减少。因此,为百年计,我们不仅要推广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更要以此为手段为祖国培养人才。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入选于人教社初语第一册第一课(《散文两篇》中的第二篇)。

笔者在带领学生解读此文时,一致发现文中有一处用词欠妥。

为了准确地解析,请看该文倒数第二段: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细心体会,不难发现上文中“我想拆散一家人”中的“拆散”一词欠妥。《现代汉语词典》对“拆散”解释为“使家庭、集体等分散”,并举了“拆散婚姻”和“拆散联盟”为例。可见就词义的感情色彩而言,这是一个贬义词。而文中作者的本意显然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想把一家人暂时分成两路走而“各得其所”。这种尊老爱幼的想法不用说是褒义的,而“拆散”一词用在此则违背了语境的要求,显得极不相称,如改成中性词“分开”就避免了这种尴尬。

据此,笔者以为把“我想拆散一家人”改成“我想分开一家人”,就比较符合语境,且更能体现“我”的这种想法的本意。以上系笔者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愿与作者商榷。

《散步》教学反思 3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莫怀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学们都认为I这篇文章很简单,只不过讲了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分歧。歌颂父母的敬老爱幼品质。但当我问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都傻了。我告诉...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莫怀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学们都认为I这篇文章很简单,只不过讲了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分歧。歌颂父母的敬老爱幼品质。但当我问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都傻了。我告诉同学们,文章要学到里面去。文章中说自己在解决分歧时,就感到责任的重大,小词大用,以含深意。进而,作者着意刻画了背的细节,并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显了。老、中、幼组成一个家庭。家庭、国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肩负起敬老爱幼的责任,并要把这种优良的美德代代相传。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层。同时,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了。

《散步》教学反思 4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 ……此处隐藏14996个字……一,五是有适当的延伸拓展却不喧宾夺主。一节好课。(温立三)

《散步》教学反思 13

一、整体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教学的重点是:人物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爱,教学难点是:以小见大,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学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情感;2.体会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过程与方法:1.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猜摩,深化课文的主题;2.查找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识与技能:1.闭上眼睛听读,感知课文部分内容,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猜想。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猜想"内容进行比较。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

缺点:1、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欠合理,像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我设计的是播放《跪羊图》这首歌,主要是营造气氛,播放结束后就以"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引入课文;

教学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学:听朗诵,当读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让学生来讨论"我和妻子该怎么办?"有那些方案?

教学的第三步是课文研究: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并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并生生、师生解决。

教学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题:围绕"文中谁的权力大?"来展开讨论。

教学的第五步是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以上五个步骤,我认为设计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学,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读,听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主题的理解埋下伏笔。

2、第四步深挖主题,教师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谁的权力大?"展开讨论。其实教师出示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圈套,学生通过争论才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是没有权力之分的,这时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是用来挖掘主题的。

不足之处:1、导入语重复,一首歌、一个故事显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学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置进去,随意性强,可以分段进行布置任务,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对主要问题的质疑。

3、板书设计标识性不强,不美观,应改为箭头可能要直观些,更容易体现主题。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反思

1、对比教学设计不错,学生"猜想"的与作者写的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题。

2、阅读指导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3、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恰当,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足之处:1、学生自主学习时没有设计教师的引导,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应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教学第三步未能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要求,没有划定范围,使学生漫无边际,要分段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学反思 14

《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的要求。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

A、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B、“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这一课中,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设置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也是我选取的一个教学重点。《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太迟”“总算”“又”“熬”这几个词语要学生重点领会,强调要重读,并要求反复地朗诵,以达到理解的程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还有作为一个新老师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前辈上公开课有不免有些紧张,在布置预习时也出现了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具体地落实到问题。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因选取的内容容量太大,一节的内容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散步》教学反思 15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作者莫怀戚,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教学此文后,反思课堂教学,感受颇多,现小结如下:一、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应该“贴”着学生设计,“贴” 着学生教。因此,找准文本与学生的契合点,找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散步》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