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30 17:18:22
《菩萨兵》教学反思

《菩萨兵》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菩萨兵》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菩萨兵》教学反思1

上《菩萨兵》这一课时,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学生向我提问:“藏胞”是什么意思?我引导他们逐字理解,知道了藏胞就是藏族同胞。

那什么叫“同胞”呢?我反问学生,他们通过查字典知道同胞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朱德司令把就是藏族人民称为藏胞。学生思考之后明白了朱德司令把藏族人民看作亲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课文中朱德司令说的三段话体现了他对藏族同胞的一腔爱心。

第一处,在藏胞不明真相,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时,朱德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一句反问,表明了他为藏胞着想的急切之情,一句感叹表达了他对藏胞着想的关切之情。

第二处,在红军找不回藏胞时,朱德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想办法帮助藏族同胞把地抢种上。”前一句体现了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后一句,朱总司令从藏胞的利益着想,体现了他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第三处,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里更是看出朱德对藏胞的真挚爱心。

学习这三段话,我都让学生先体会藏胞的意思,了解朱总司令和战士们对藏胞的感情,再通过朗读来体会,在读中感悟,感悟后再诵读,把朱德总司令对藏族同胞的关爱读出来。此时总司令的形象更加高大,朗读也更有味。由此反复诵读,多次落到最后一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从而明白藏族同胞称红军为菩萨兵的原因。

《菩萨兵》教学反思2

一个教师文化程度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不同,对一些事物理解的不同,都会给解读课文带来巨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同。

《菩萨兵》这篇课文说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带领着红军战士为藏胞春耕,最终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评,被藏胞称为“菩萨兵”。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由于故事的时代背景,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了解,所以为了上好这课,我事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习,画出了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去查字典,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即可了解。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朱德同志的三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受朱德同志为藏胞之所急的真正原因,其次,由于学生对农村的春耕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讲解了一些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朱德带领红军为藏胞无私春耕的真正含义。使学生与课文,作者进行很好地沟通。使学生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从内心产生敬意,真正理解藏胞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的含义。

世上的事物常常都是不完美的,教学更是如此,所以上完这课,我觉得到自己在指导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朗读时,并没有下足功夫,这样就使得在上完后,仍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朗读课文,这,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菩萨兵》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一个“情”字。一开始,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接着,朱总司令用实际行动“为藏胞春耕”、“把他们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感化藏胞;以至于藏胞们赞颂红军为“菩萨兵”。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红军不帮助藏胞们打扫房间,打扫客厅呢?”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因为主人不在家,不经主人同意是不能进人家家门的,红军队伍有着铁的纪律,为了尊重藏胞因此没有进入藏族同胞的家而只为他们打扫了院子。这些跟反动军队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就是这些细节处,使藏胞们感受到了红军是他们的“菩萨兵”。学生们的理解真的不错。

上这节课也有一个不尽人意处。“挨”是这篇课文的多音字。为了让学生掌握,上课时,我让学生先说出它的另一种读音。再用这两种读音口头说词时,学生开始混淆了。“挨骂”“挨打”,他们读成了第一声,我没有马上给他们正确答案,让他们自己查阅字典做解答。第二节课反馈这一情况,结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回家查了字典。其他同学早就忘记了这件事。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成问题,这一点我直觉得心寒。看来以后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方面还得下功夫。

《菩萨兵》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是我的教研课,首先我让学生搜集了许多资料,让学生对朱德这个人物以及长征背景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学生的情感就较容易体现,比较容易身临其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让孩子分享预习成果,让自己预习的知识得以体现,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在课文教学中,我是让孩子自主的学习的,他们能从课题的理解上直接引出课文中心句的学习:“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然后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菩萨兵指的是谁?谁称红军为菩萨兵?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称红军为菩萨兵?是怎样称赞的?为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第一课时,由分享预习成果展开学习,理解课题的意思,从而引入课文8、9两个小节的学习,从后面学到前面,再学习本课教学所涉及到的生字词,第二课时让孩子们通过读、想、听、说理解课文,使孩子们在自身学习中得到体会。本文讲的是在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让学生接触到藏族同胞,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风情,掌握到长征的历史、朱德总司令的生平、藏族人民居住区的各项历史,体会总司令关心人民疾苦,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在本课的教学后,我让同学试想自己便是那战士,会如何劝说藏胞们,藏胞们又是如何回答的,让学生书写片段。在课文的结尾,让学生试想你若是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语呢?在本文的朗读指导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来感悟全文,其中又以知道朗读朱司令的话为重点,通过朗读来体会朱总司令话语中所蕴涵的爱民情感,整个指导过程可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由初步的整体感知开始,到局部的精读体会,咀嚼玩味,最后达到整体把握。但由于学生对于长征的不熟悉以及当时背景的把握不够到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此问题,朗读指导到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文中各种语气的把握,均对本课的教学有一定的提高,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 ……此处隐藏5980个字……课文便发现本文虽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事,但贯穿其中的一条暗线则是在于藏胞的情感变化。而要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从神态、动作上入手。此时,我注意到了课文中的那幅插图,图上藏胞们围着朱德喜笑颜开,有种掩盖不住的感激与幸福感。于是,我决定利用这幅图作为突破口。在学生在对反动军队与红军部队有了深入了解并知道文中菩萨兵指的就是朱德带领的红军部队后,我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的情景。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此时,我引导学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主体而作好了铺垫。

接着,我紧扣第1自然段中,“急坏”两字,引导学生去寻找朱德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难题。

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主体部分2-7自然段,并概括出了朱德一共想了两次办法,第一次是第2-5自然段,叫翻译去说服藏胞(没有见效);第二次是第6-7自然段,亲自带领部队用行动来感化藏胞(终于见效)。课文的主线此时已经非常清晰,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此时,再引导他们从具体的对话中去感受人物心情已并非难事。事实上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正如我的设想,一切水到渠成。通过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

《菩萨兵》教学反思14

《菩萨兵》这篇文章纪录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路经藏民居住地区发生的事情,结合学生上节课所提出的疑问,在本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住头尾进行比较

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并围绕藏民们说的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吃尽、苦头、一听说、就”来体会反动军队给藏民们带来的伤害,并让他们想像反动军队是怎么伤害他们的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朱德为藏民急之所急

其中,朱德总司令也是文章的关键人物,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对朱德有了了解,在本课教学时也比较自然顺畅,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坏”二字来展开分析朱德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学生能从朱德的话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为什么朱德总司令会如此着急呢?学生能联系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到的来谈,趁势我便问学生从中你感受到朱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到:为人着想、善良)但光着急也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让学生去找朱德面对藏民们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己用心地读书自然能找到答案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时很费时费力,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麦种的成长,而联想不到朱德及红军们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设计问法:“你觉得红军对藏民们怎样?藏民们知道后会怎样?把朱德及红军们的关爱比做种子在藏民们心中牢牢记住。”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凑齐来理解。并从文中的语句中来体会这支军队不同于反对军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从藏民们最后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让学生自己揭开疑问“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对于一种答案多种问法,能灵活变通,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菩萨兵》教学反思15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是这么做的:

一、朗读文本,在人物语言中感受朱德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的品质:

在这篇课文中,朱德说了三次话,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三句话,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时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觉得这样有目的的放手读,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

二、填补空白,引发想像,进行说话:

1、在体会士兵爱民行动中,我抓住“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看到了士兵们在忙碌地耕种:翻地松土的、插秧的、浇水的……;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劳动时累得发出了“哼哼哟哟”的声音,也好像听到了战士们开心的唱歌声。

2、在最后一段藏民们由衷地说出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我让学生想像说话,藏民还会对红军说些什么?感谢之情,报答之语,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都说了出来,晓颖是这样说的:

村长代替全体村民说:“红军战士们,你们是真正一心为我们着想!以前认错你们了,真是深感歉意啊!你们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我代替全体村民向你们深鞠一躬!我们藏民永远支持你们!红军万岁!朱德万万岁!”

3、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想像:藏民们吃了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通过对比,从侧面感受红军战士对藏胞们的关爱。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朗读与训练,学生对这篇课文掌握得较好!

《《菩萨兵》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