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复习。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习。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习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6.“统计”的复习。
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二、复习的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三、复习的难点:
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
2、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五、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并会书写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钟面,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学具钟、实物展示平台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师:老师听说大家爱动脑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进一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㈠认识钟面
⒈观察钟面
师:既然是交朋友,你想不想了解一下钟表家族有哪些成员呢?(课件出示各种钟表图)以上都是钟表家族的成员,漂亮吗?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钟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他的钟面上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呢?想知道吗?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相互说一说。
2、认识钟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小闹表,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愿意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个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b、有从1到12共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师:怎样区分时针、分针和秒针呢?这三个指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呢?
生:按1、2、3、4、……12的顺序转动的。(教师出示转动的钟表)
师:你想体验一下这几个指针是怎么转动的吗?请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你的小闹钟。
[意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㈡认识钟面上整时
1、师: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那我们到菲菲家看一看,现在是几时?钟面上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向数字几呢?
生: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
2、师: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我们再到菲菲家看看是什么时刻了?分针、时针各指向数字几呢?
生: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
师:8时了,菲菲还不起床,你想对她说什么?(学生提意见)
3、巩固1:小朋友真能干,老师这里有几个时刻,(出91页的几个钟面),你能读出来吗?和你的同桌说说。
学生相互说说,汇报订正。
师:像10时、3时、12时,这些都是整时,怎么表示这些整时的时刻呢?(教师示范其中的一个:几时就写数字“几”,后面在写汉字“时”)
学生观察、体会写法,然后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剩下几个钟面的时刻,最后评一评。
师:观察这几个整时时刻的钟面,你发现分针都指向数字几呢?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学生小组议一议,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说明: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
4、巩固2:你会看整时了吗?老师考考你。
师生一起活动,教师拨钟,学生说时刻。
5、巩固3:你想不想亲自拨一拨小闹钟?
教师拨时刻,学生拨钟。
㈢认识电子表上的整时
师:大家学的真好!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表你见过吗?(课件出示)那就是电子表。课件出示7:00。生说出7时。你会看这样的表吗?生说出前面是7就是7时。师:对是7时,就写7。后面两个点,最后2个0。师生同说6、8时的写法。
2、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你在哪里见过这种时间?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整时时刻的呢?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3、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其他时刻吗?
师用91页的钟面图举例子写一个,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剩下的几个。几个学生板演,最后订正并评一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既然大家都认识整时了,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小东的一天吧!
早晨刷牙7时,上课8时,做操10时,吃午饭12时,看电视6时,晚上睡觉9时。让生先做在课本上,然后再看课件回答。
2、师:你们真是太能干了,老师决定要为难你们一下,看谁被老师难倒了!出示第一个图片,看一看时间,并说他们在做什么。
再出示第二副图片说一说。最后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日期 | 周次 | 学时 | 内容 | 重点、难点 |
9.1-9.7 | 1 | 5 |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难点:理解概念 |
9.8-9.14 | 2 | 5 |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
9.15-9.21 | 3 | 5 |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
9.22-9.28 | 4 | 3 | 本章复习、测试 | |
9.29-10.5 | 5 | 国庆放假 | ||
10.6-10.12 | 6 | 5 |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
10.13-10.19 | 7 | 5 |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
10.20-10.26 | 8 | 5 | 幂函数,复习、测试 |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y=x3,y=x-1,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
10.27-11.2 | 9 | 5 |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
日期 | 周次 | 学时 | 内容 | 重点、难点 |
11.3-11.9 | 10 | 期中复习及考试 | ||
11.10-11.16 | 11 | 5 | 讲评试卷 | 分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11.17-11.23 | 12 | 5 |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度的互化,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11.24-11.30 | 13 | 5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 |
12.1-12.7 | 14 | 5 | 函数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 了解函数 |
12.8-12.14 | 15 | 5 | 复习、测试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 通过力的分析,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
12.15-12.21 | 16 | 5 |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数乘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向量的基本定理、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
12.22-12.28 | 17 | 5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 本章复习、测试 | 理解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会进行数量积的运算,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用向量解决某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
12.29-1.4 | 18 | 5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能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1.5-1.11 | 19 | 5 |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期末复习 |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进行知识的梳理。 |
1.12-1.18 | 20 | 复习及期未考试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同样多”、“多”、“少”地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
3、初步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节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呈现小猪、小兔盖房子的主题图。谁能根据图编一个故事?先给学生2~3分钟组独立观察思考图,然后请学生说说图中的故事。
2、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藏着那些数学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教师:图中有几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几块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小兔子的头像和砖头的图像)。一只兔子搬一块砖,小兔子的只数和转头的块数谁多谁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只兔子对1块砖,没有多余的砖头,也没有多余的兔子,我们就说兔子和转头的数量同样多。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比较方法叫一一对应。要求学生口头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板书:兔子和砖同样多
(2)教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同样多的?(苹果和小猪、小兔和小板凳、小兔和萝卜)(学生找出后要让学生说说谁与谁同样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先在老师引导下摆处与5个梨同样多的苹果图片,接着用铅笔柏同样多的橡皮,以及同桌合作,一个发指令,一个摆图片,训练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1)比一比
教师:观察图中一共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贴相应的图片。)
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怎么知道木头比小猪多?
(2)连一连
教师:我们用连线的方法,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教师边说边示范连线)小猪都对上了,而木头还多出一根。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板书:木头比小猪多一些,小猪比木头少一些)(要求学生跟着说,学会说完整的话)
(3)说一说
教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比?(苹果和小兔、小猪和小板凳、小兔和小猪、小猪和胡萝卜等)(要求学生先同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全班说,要求把话说完整。)
(4)动手操作
A、第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5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
C、同桌两人先一人摆出两种物体的,另一人用“谁比谁多几个”和“谁比谁少几个”的句子说一说摆的结果。然后交换角色。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