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总结汇总六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学总结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学总结 篇1近年来,我们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原创)音乐教学总结。现将点滴教学体会求教于大家。
"互动"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我们在运用"互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整合,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互动"教学方法,能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动"?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互动"呢?我们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一、激发互动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此外,诸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等,也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总之,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乐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工作总结《(原创)音乐教学总结》。
例如,在学习《火车来了》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给的快乐。而且也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各种知识层面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的平台、多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从各个教学层面让学生全面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全体互动、得到各自的发展,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四、全面互动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谐振"。
3、信息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通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师与生间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生与生间的互动。重在培养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6、评价与被评价间的互动。重在民主协商、发展导向、共勉激励、反馈调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在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中体会到:较理想的音乐"互动"教学过程的模型可用如下图式所示:
要真正达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这四个环节间,必须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某一环节的缺失,都将会影响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音乐"互动"教学的失败。
为使"互动"教学方法 ……此处隐藏4525个字……年度全勤。
二、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一年来,我上了两次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
以上是我半年来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清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励,努力工作。
音乐教学总结 篇5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塑造出来的。不同的听众,由于其观念、文化水平、经历、情绪与爱好的差异,对同一音乐形象的感受必然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或印象甚至大相径庭。幼儿由于其年龄水平的差异,各年龄班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各有特点。
大班幼儿能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能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区别不同类型的作品。他们初步了解了各音乐手段的表现作用。同时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审美能力有所发展。表现出自己对某类作品的爱好。为了帮助幼儿学会欣赏各种音乐作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选择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的音乐作品供幼儿欣赏。
我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总会对作品的选择下一番工夫。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对那些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的音乐作品总会很偏爱。因此,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是引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成功的一半。如:《龟兔赛跑》表现的内容丰富,现象鲜明,故事化的情节内容使大班幼儿对它情有独钟;《梦幻曲》曲调优美,表现手段独特。它悠扬、恬静的旋律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些作品很适合给大班幼儿进行欣赏。
二、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正确感受音乐,调动各种感官充分表现音乐。
设计欣赏活动时,我注意引导幼儿正确感受音乐,初步理解音乐。使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到愉快,感到音乐的美妙。在初听时,我注重用语言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将其思想感情引入欣赏作品的情景。唤起幼儿的有关联想。在初听《梦幻曲》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听了这首曲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谁?在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幼儿的思绪随着旋律一起运转。有些时候,我也会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帮助幼儿形象的感受音乐。比如,在给幼儿欣赏《冬日旅行》时,我配上了与旋律相一致的花和藤。让视觉和听觉的统一进一步帮助幼儿分辨旋律的旋转性和舒展性。从而更生动地理解作品。
·
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重复欣赏音乐作品能使幼儿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重复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我会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启发幼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这是指导欣赏活动的重点。在重复欣赏《化装舞会》时,我会设计这样的提问:“整首曲子是不是始终一样?开头部分表现大家在干什么?中间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最后部分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同?”这样幼儿便对乐曲的a-b-a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欣赏《冬日旅行》的时候,当幼儿已了解了作品,可以让幼儿把音乐的内容画下来;在重复欣赏乐曲时,我则指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匹配,跟随音乐做动作。反映音乐的特色。体验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欢乐、愉快的心情。在重复欣赏的活动中,我会让幼儿重复地听,全面、完整地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各个细节。在设计方法时,特别注意灵活多样。重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鉴赏水平。
单靠一堂音乐课给幼儿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播放一些欣赏过的作品或是片段;来园后,音乐角的活动;进餐时,背景音乐的提供等等。一方面可以检查欣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复习。以加深巩固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音乐教学总结 篇6小学音乐教学我着重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教学生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 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自编礼貌待客的各种舞蹈动作:请的动作;面带微笑向顾客问好;剪发的动作由右向左剪动,身体随之运动;照境子的动作;伸出拇指夸奖……,最后让学生戴上头饰,将这些模拟理发的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讲《蝈蝈和蛐蛐》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指导学生看屏幕上的动画,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之成为联结儿童情感的纽桥梁。
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