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1-30 17:19:06
【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本文是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设计理念。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空间和时间交叉的顺序。

3、教学手法的运用。

四、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3、体味语言,注意用词准确性。

4、抓住拟人以及对比等手法体会作者意图。

5、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六、总结全文,领会作者表达方法

体会中心句的作用,有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交流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说特色

(一)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在“读”中感知、感悟。

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

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它能在对比中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重点字词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深层次意蕴。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精心品读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上课静心阅读、自己感悟诗歌情感;2、合作探究,讨论杜甫的人格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思路是:情境入诗,激发兴趣——走进文本,理解内容----走进作者,知人论世——《蜀相》解读过程中,课外诗歌补充----结合学过重点篇目,感知杜甫人格魅力。基于此思路,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设计。

环节一:课堂导入

一位是蜀汉的丞相,他用至死不渝的诚心铸就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位是大唐的诗人,他用嘶哑带血的歌喉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忠心也好,至诚也罢,最终都敌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公元760年,诗圣杜甫在成都拜谒了诸葛武侯祠,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蜀相》,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圣哲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很简单地引入诗歌,也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品读鉴赏《蜀相》

思考问题是:(1)整首诗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情?杜甫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2)思考: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中“自”“空”的内涵。

(3)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习知人论世 ……此处隐藏6255个字……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

4、说说王熙凤的长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衣着和肖像描写合称为外貌描写。(板书:外貌)。

5、教师点拨: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这两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王熙凤很有地位,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方法)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评语言体会王泼机变逢迎,热情,炫耀的性格特点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做做批注,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读,谈想法。

(2)品味这段话(一个人或同桌合作细细品味其中的一句,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3)汇报:你品哪句,品出了什么?

a、品味“真、才”用得好,体会王熙凤语言精妙,夸人夸张,不愧是一位语言学家。指导朗读。

b、对比哪种说法好?“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还要大气、漂亮。”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c、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继续汇报:“转喜为悲”和“转悲为喜”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等)朗读。

3、继续汇报: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人物语言,还有哪些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板书:语言)

句3:“妹妹几岁了?……”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讨好贾母。

4、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观看87版《红楼梦》中有关片段。

设计意图:学生想象看看王熙凤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再放影片,对学生了解王熙凤的人品,起了很大的帮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再读原文形象就乎之欲出。自此,人物衣着华丽,左右逢迎的特点在学生脑海中挥之不去。

(五)我们在小组分角色读读这个片段,怎么样?一会儿找同学展示,开始(展示)

目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目的是加深对人物,尤其是王熙凤的印象。

(六)拓展阅读

你喜欢王熙凤吗?说出理由。喜欢她的人对她有什么评价呢?

模样极标致,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不喜欢他的人这样评价: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七)德育渗透:从王熙凤身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人?

(八)小结:今天我们走近了《红楼梦》,品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生齐读)。我们发现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有许多言外之意,正如曹雪芹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阅读《红楼梦》,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九)积累:请同学们把这节课学到的评价人物的精彩词语和句子抄下去,可以继续收集名著中这样评价人物的语句作为一个特色来积累。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的《锦瑟》安排在必修教材第四册中,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意象精美,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识含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二.教学方法

教法: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及影像资料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鉴赏技巧。

学法:1。自读课文,写下直观感受。

2.各学习小组推荐出精美的感受相互交流。

3.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鉴赏技巧,完成鉴赏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多美体展示图片,辅以画外音(朗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 别亦难”)。

2.课前摆渡

讲商隐,说义山。

牛李党争,政治不如意;聚少离多,爱情不如意。

庄生......望帝;珠有泪......玉生烟。(典故)

3.学海泛舟,鉴赏诗文

A.看诗题;明主旨。

B.看作者;明风格。

C.看诗文;明情感,名技法。

D.看问题;用技巧。

4.艺海拾贝

理解典故对意境的深化作用。

5.探究提升

具体描述那些意象?

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布置作业

仿写一首七律。

四.板书设计

锦瑟······李商隐

首联(开宗明义)

颔联(巧妙用典)

颈联(想象丰富)

尾联(直抒胸臆)

五.教学效果

通过让学生自主赏析.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使学生加深了对古典诗歌的认识,且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促进了美文的创作,而其对正确解答高考中古典诗词类题也大有裨益。

《【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