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1-30 17:20:03
【精选】说课稿汇编五篇

【精选】说课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讲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7、18页《位置与方向》中的例1。

二、学情分析:

本课“确定位置”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新发展阶段。

三、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理念,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上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应用意识,体现“人人学数学、用数学,人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四、教学流程: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其一般模式为:情境——问题——探索——交流——结论。围绕这根主线,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此环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情境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从图上发现问题————如何确定1号点的位置?这样设计,就充分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探究1号点的位置。

学生通过思考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就能找到初步的确定方法,即找到观测点,建立方向标,接着学生会从实践中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方位,不能描述1号点的位置,怎么办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出不能只用方向或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认知冲突,也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其中,探究1号点的方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此处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找到了确定物体方向的方法,再加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示范,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会了用偏角度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容易探究出了起点到1号点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多次描述1号点的位置,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掌握了新知。

(三)、实践运用、内化提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运用当中,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获得不同层次的能力提升。

(四)、课堂小结、整理提升。

在小结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学生通过感悟内化、合作交流,自己总结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学到的方法,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五)、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板书的设计,我力求语言完整,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渗透要完整思维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反思:

从课堂整体效果来看,学生的课堂生成比我预设的要好,能借助情境图找准本课的重点问题,通过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自主解决了难点问题,加上有效的讲练结合,呈现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告诉人们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立意,把主题放在歌颂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样给人新鲜独特之感。另外,它结构严谨,妙用对比手法。这篇小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通过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通过多处对比手法的妙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能力

c、培养学生善于挖掘材料、巧于立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真爱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我家庭、爱我社会的人生观。

三、学情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以反映当代生活现实为题材的作品。许多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等已经接触过一些类似的生活画面。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共识:“离异的孩子渴望得到爱,”“离异的孩子不幸”“后妈可怕”。但是却很少人认为生活是美好的,在生活中充满爱,即使是离异的孩子同样可以得到人类的关爱,另外,有的孩子因为家庭离散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对生活缺少信心,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四、教法指导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具有时代色彩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学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要充分通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全文内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形成共感,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的疑惑,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和讨论中结束教学。我认为使用激发兴趣法、指导归纳法、问题导引法、分组讨论法和诵读法,效果会更好一些。

五、学法指导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文中,除了自己运用工具书,自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外,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发问、主动发言、认真进行讨论探究、认识小说的人物性格,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感悟文章立意。

六、教学过程分析(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b)排解学生质疑,初步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理念:创造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的作用。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把教学分了四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认识过离异的孩子吗?你 ……此处隐藏3994个字……p>四、活动设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回顾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2和148和9

第一组: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写出9的倍数,再从中圈出6的倍数,其中从小到大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组:因为14是2的倍数,所以14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组:因为8和9只有公因数1,所以两个数的积72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3。

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王叔叔在装修房子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出示例3)

阅读与理解:王叔叔装修墙面用的墙砖是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许多块这样的长方形墙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而且墙砖必须用整块的,王叔叔想让我们帮着找一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其中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可以怎么拼呢,一起试一试。

分析与解答:横着铺两块,我们先铺一行,铺成的图形显然不是正方形,再铺一行,也不是正方形,那么铺三行呢?铺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吗?我们一起算一算,横着铺两块,它的长就是2个3,6分米,铺了这样的三行,竖着看就有3个2,它的长度也是6分米,不错,我们铺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

那么横着铺3块可以吗?再一起试一试,横着铺3块,它的长是9分米,铺两行宽是4分米,铺三行是6分米,铺四行是8分米,如果铺五行就是10分米,因为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所以不能铺成9分米的长度,也就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

我们还可以这么拼,横着铺4块,铺一行、铺两行,显然都不是正方形,大家想一想,铺几行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呢?有同学说可以铺6行,大家一起算一算,铺6行是不是正方形?横着铺4块,长就是4个3,12分米,铺这样的6行,就有6个2,也是12分米,真好,我们又铺成了一个边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

通过铺一铺,算一算,我们铺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我们也铺成了一个边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相信同学们还能铺成其他很多不同的正方形,那么为什么横着铺2块和4块,都能铺成正方形,而横着铺3块却不能铺成正方形呢?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找一找,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墙砖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横着铺两块的时候,长是6分米,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倍数,像这样铺3行,就是6分米,有3个2,6也是2的倍数,铺出的正方形边长6分米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同样,12分米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它们能铺成正方形。那么,是不是边长是2和3的公倍数就能铺成正方形,如果不是它们的公倍数就不能铺成正方形了呢?

我们一起看看,横着铺3块墙砖时的情况。横着铺3块,长9分米,是3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所以另一条边不可能铺出9分米。因为9不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不能铺成正方形。

看来只要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和3的公倍数,也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墙砖长与宽的公倍数的时候,就一定能铺成正方形。

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所以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还有很多不同边长的正方形,其中最小公倍数6分米,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最小边长。

回顾与反思:回忆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用整块的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掌握了吗?

3、实际应用(练习十七5—12题、生活中的数学)

【P71—6】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李阿姨要给花浇水,月季每4天浇一次,君子兰每6天浇一次。李阿姨5月1日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她想让大家帮忙算一算,下一次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5月几日?同学们一定想到了,4和6的公倍数是同时浇花的间隔天数,因为是求“下一次同时浇花”,所以要取最小的间隔天数,也就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下一次同时给两种花浇水应是5月13日。

【P71—7】请大家先读题,找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学生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这些学生的总人数是6和9的公倍数。又已知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6和9的公倍数。4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18、36,所以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可能是18人,可能是36人。

【P72—10】接着请大家把教材翻到72页看第10题,自己先尝试独立完成,看看大家能不能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做出来了。每隔几分钟发车即每过几分钟发车,3路车每过6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每过8分钟发一次车,在它们同时发车后,第二次同时发车过的分钟数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因为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所以两路公共汽车过24分钟第二次同时发车。

【P72—11】请大家认真读题,解答出第1个数学问题后,再尝试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我们一起来看,爸爸跑一圈用3分钟,妈妈跑一圈用4分钟,女孩跑一圈用6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这里的“至少”就是取最小的间隔时间,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爸爸妈妈至少12分钟后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12÷3=4圈,妈妈跑了12÷4=3圈。根据题意,我们还可以提出爸爸和女孩,妈妈和女孩以及三人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再在起点相遇,此时分别跑了多少圈。请你检查一下,自己做对了吗?

【P72—12】第12题是一道带*号的选做题,让我们一起挑战一下吧!36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你先试着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出几组。

我们知道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所以任意一个36的因数,除36以外,与36组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36。我们先写出36的所有因数,即1、2、3、4、6、9、12、18、36。去掉36,其他因数与36组合,可以得到8组。此外,两个数不成倍数关系的还有4组,分别是4和9,4和18,9和12,12和18。

【生活中的数学】我们一起看“生活中的数学”,用洗衣液手洗衣物时,一盆5升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可以加入《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瓶盖20毫升的洗衣液调匀。相机可以用《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秒的快门速度曝光,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粗细只有头发丝的《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生活中与分数有关的例子,还可以寻找生活中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

4、课后作业:71页第5题、第8题,72页第9题。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精选】说课稿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