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在教 材 分 析上
本活动主题是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而生成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主题中,要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节日的氛围,给学生一个体验的空间。通过学生的感观体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各种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节日。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养成。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法和学法的上:我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和探究讨论法为主,愉快教学为辅来教。学生运用情感体验,探究体验,创造体验,互助合作法来学。
教 学 过 程
本课共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激情导入。
首先我出示课件请学生观看许多过节欢庆的场面,在那激动的画面前,合着欢快的乐曲,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我就直接导入主题《中国人过中国节》接着提出“谈一谈你们都有过哪些过节的体验?”同学们的回答会很踊跃,因为他们对节日情有独钟。然后我会马上跟进下一个问题“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指的又是哪些?”随着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也就进入本课的
第二个环节,围绕主题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筛选、整理出想研究的问题。
学生提出很多节日的名字,这当中会有一些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有些学生可以马上更正的,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应马上纠正。最后我们大致可来研究以下这些传统节日: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接下来我会提问“要想把一个节日了解清楚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这时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筛选、整合并及时板书:节日的来历、饮食、服饰、民俗、禁忌等方面。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不会一下子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那是不切合实际的效果也不会好。这样做既给了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部分也是本课的高潮,互动教学,合作探究,制定研究计划并相互进行简单评价。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利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养成;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强调本课教学重点。问题整合好了个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选择最想研究的节日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这时的讨论会是很激烈的,我也将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交流,积极与他人合作。最后小组间相互评价,师生间互评。小组活动方案的汇报。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个小组上前汇报都要以一种诚恳的态度。对于给与肯定的同学要表示感谢,对于提出建议的要表示接受并改进,但也可以有不同看法提出并共同探讨,不一定所有观点都接受。总之这种评价应是双向的,这赛事交流。这也符合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主旨:活动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对活动探索兴趣的培养而不是活动的结论。
本课到这里也就要接近尾声了,最后我会对学生提出在研究时的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礼貌问题等,并预祝他们研究成功。让他们带着希望和信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去。
说课稿 篇2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
(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说课稿 篇3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我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一、说教学 ……此处隐藏13700个字……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多次经历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基础,但多数学生——尤其是一些对实验探究不能够积极参与的学生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心理方面,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胜,思维活跃。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本课题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即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积极自主的课堂在学生的质疑、争论、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自然生成。
与学法相对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并辅以启发讲授法、比较归纳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我将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组合,安排如下教学板块:家庭实验,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小结反思,作业布置。考虑到本课题内容多,所以我设计的教学时间为两个课时,同时安排了课前和课后的家庭探究实验。下面,我将以教学过程当中这五个环节为主线,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来讲解第一课时的具体设计。本堂课在实验室进行。
考虑到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实验能力,所以我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了在家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准备以下实验用品:分别为待测溶液、自制指示剂、和石蕊、酚酞指示剂。然后将待测溶液与指示剂分别混合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表格,以备课堂交流讨论。其中指示剂的制法我会先教给学生,并提醒实验安全方面的事项。这一家庭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环节,首先通过讨论交流家庭探究实验开始直接导入新课,讨论结束后,再利用演示实验演示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遇到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现象,六种溶液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对比、分析,发现石灰水、肥皂水、氢氧化钠溶液它们的变色情况一致,因此将其分为一类,而将其它三种溶液分为另一类。接着我引导学生了解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剂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两种指示剂在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提醒学生记忆。指出该性质为酸、碱的通性,并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定义。以上的教学由实验现象到图表分析到分类归纳再到获取规律,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图片中大多数物质都来自于日常生活。通过这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有了认识。接着针对饮食和健康的问题做一简单介绍,告诉学生:“由于食物经过了消化和有选择的吸收,食物的酸碱性不会对人的血液、体液酸碱性产生影响。但是长久吃偏酸或者偏碱的食物,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因此应该注意膳食平衡。”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到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问题,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
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的教学部分,首先要求学生在不打开瓶盖的情况下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接着在复习了闻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后,让学生打开瓶塞观察。通过学生对试剂瓶中盐酸浓硫酸的观察在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阅读学习了和用途之后,填写出下表。再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对填写的错误或不完整地进行更正。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
由于观察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现象所需时间较长,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问题,我将后面的酸与金属氧化物的探究实验提前。首先由学生讨论实验选用的仪器和操作步骤,通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块状固体加入试管的正确操作,然后每实验小组将准备好的生锈的铁钉或铁片放入试管,接着一半的小组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半小组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然后放在试管架中静置。接着进行浓硫酸特性的教学。
考虑到实验安全,在浓硫酸特性部分安排了两个多媒体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浓硫酸的腐蚀性以及错误的稀释硫酸所带来的后果。
在浓硫酸的腐蚀性试验中,将浓硫酸倒入装有蔗糖的烧杯中,迅速搅拌,蔗糖很快变黑,并且产生气体,固体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的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柱状体。然后向学生讲解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的原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水缓慢滴入浓硫酸中,水立刻沸腾,液滴四溅,由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将锥形瓶换成我们常用的烧杯,其危险性会有多么大!然后向学生讲解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并引导学生讨论其原因,接着由学生分组练习硫酸正确的稀释方法。稀释得到的稀硫酸以备紧接着的实验使用。
酸与金属的反应在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已经进行了学习,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是引领学生复习巩固,并且设置活动让学生抢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指出该性质为酸的通性之一。
以上教学结束后,酸与铁锈的反应现象也已经很明显,这时学生根据设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实验现象是什么?
“盐酸和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此问题设计旨在使学生认识到“通性”的含义。
利用上面反应除铁锈时,金属制品能否长时间浸泡在酸中?为什么?这一问题则在认识到反应原理的同时,进一步复习金属与酸的反应。
探究实验结束后,投影出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及以前所学的知识填写表格。作为第一课时的小结,也进一步巩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以上环节让学生有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并检测本堂课的课堂效果,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将派学生代表上台小结,这种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学生小结过后,我将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内容。
拓展练习部分主要是设计近年来的一些中考真题,题目设计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将布置作业,除了完成有关课后习题外,由于本课题着重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作业布置中,还设计了家庭实验和科普文章写作。家庭实验在巩固课堂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科普文章写作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是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要点摘要法,清晰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本节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身边的事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重要和学习的快乐。感知化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捣碎后,无水乙醇浸泡10分钟。过滤得提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