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美术鉴赏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环节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伦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环节三: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本节对学生进行的是道德教育。是在学生学了责任的含义、产生及身份不同责任不同等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为下一节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中影响学生承担责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影响一切向“钱”看,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模糊,更谈不上责任感。二是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这些不利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心里冲突和精神危机,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三是受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独立能力太差,责任意识欠缺。因此,就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必要性,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身边大量承担责任事例的讨论与分析突破教学难点。
二、 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在家娇生惯养,他们独立能力太差,责任意识欠缺。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初中生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实践少,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现象使教学适应目前社会的变化。情景教学法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大家一起合作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责任面前学会正确地选择,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勇于 ……此处隐藏3787个字……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 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引发其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伊始让学生对本文的主人公——陈毅,有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学完课文之后,能懂得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二 整体感知,解决部分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继续学习预习课文的方法。课前学生已经对课文作了初步预习,在课堂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对陈毅有些了解,从而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 学习课文、加深体会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找到文中的关键句,来解答学生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了解神童学习的秘诀在于有方法,在于好学好问,在于勤奋。同时在了解了陈毅的学习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交流预习方法,相互启迪。
四 课外延伸、开阔眼界
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课外拓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孩子们通过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名言,找找历史上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体会学习没有捷径,成功在于勤奋。
说课稿 篇6一、教学重点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
(二)、情感目标: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三)、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小学生在上小学后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在他们自己的节日里,儿童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策划、培养自主意识相当关键。同时,儿童节还显示了社会对儿童的关爱,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有感谢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情怀。本主题活动由出主意庆祝自己的节日、社会上举办的庆祝儿童节的活动、世界儿童的节日、儿童节的愿望四部分组成。在活动中,我在引导学生动脑筋、出主意、观察社会对儿童节的关注的同时,注意引导儿童不要任性,不要向家人出过分的要求,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控制自己的脾气。
本主题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运用”等内容。
说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知了叫 夏天到”为主题的单元。夏天是本单设计的自然背景,在这个学习时间里,主要有儿童节、夏天的气候与饮食、暑假生活等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与现象。“手拉手过六一”一课主要是在回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的快乐中,设计今年“六一”的小计划,了解到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困难的小朋友,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第四单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学习,让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快乐的儿童节》,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节的欢乐气氛和生活的美好,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开动脑筋,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学习《荔枝红龙眼黄》,样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组教材的编排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学生,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观察思考、交流反馈”等方法,让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根据本课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回忆“六一”,畅谈“六一”,“手拉手”过六一。
第一环节:回忆“六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呈现“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场面,引出“六一”儿童节。随后我让学生回忆去年的“六一”是怎样过的,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六一”节活动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尽情唱歌,有的欢快舞蹈,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是多么快乐呀!此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媒体播放,勾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畅谈“六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教材中一年级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计划为样本,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今年的“六一”节,并制定出“六一”小计划。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的“六一”活动出谋划策,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手拉手”过六一
课标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丰富多彩的六一节”,师生一起乘坐快乐直通车,由学生担任导游,点击视频了解世界各地的儿童节。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活动二:“手拉手”过六一。播放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也了解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在这里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同情之心。此时我呼吁学生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有困难的小朋友“手拉手”过“六一”。而后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愿。在学生画和写的过程中,我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来渲染波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写、画。接着随着音乐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桥,让学生上台粘贴作品并汇报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人人伸出一只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更团结,更和平。
以上环节,通过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的活动,燃起学生对有困难的儿童的同情和关爱,并能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爱的种子撒向他们心田,升华了感情,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