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汇编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下面,我将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及学情
《马》节选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著作《自然史》,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得生活的马”的赞美,对被人养育、供人驱使的马深表同情;《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动物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再加前接触过说明文,对这种文体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让他们把握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并不难。但是由于学生生活在城市,对马这种动物并不了解,同时,文中对于家马的一些观点也是学生想不到的,所以,教师应在拓宽知识面和挖掘文章的深意上对学生多加引导。
二、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在写作时,能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丰富表达的内容;据此,我确立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为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深入思考,我确定了教学的德育目标:
3、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课既是科学小品文,又是优美散文,适于朗读;课标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及意义;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文中作者的有些观点难于理解,据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文章内容;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文中“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的观点。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课标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特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说教法。
(1)朗读品味法。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一定喜欢,但文中的一些语句及作者的某些观点,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用心朗读体味是领悟不到的,通过朗读理清作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通过个性化的品评感受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主旨。
(2)示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朗读课文,评价优美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等环节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先给予示范,抛砖引玉,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情绪。
(3)指导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主旨这些较难的问题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后,给予归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说学法: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阅读者的感受,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采用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的方法。
另外,我给学生总结了学习科学小品文方法,先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抓住事物特征,接着品味优美词句,最后,提炼文章主旨。
五、说课时
本课是自读课,我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在让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板块:
积累知识,激情导入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赏析写法,品味语言
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说出收获,归纳小结
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一)积累知识,激情导入:
(多媒体课件显示《八骏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谁来说说这幅画的名称?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马,不仅是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墨客的爱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吧!(板书:马布封)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2全班交流,解决字词难点
2、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2)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例:我喜欢家马,因为他驯良而勇毅,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野马,因为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
(3)那么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赏析写法,品味语言。
1、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又写了其他七种动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时什么?
2、文章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例:我发现“教育”用得好,好在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人类对马的驯养(四人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
(四)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小组合作、讨论)
(五)说出收获归纳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六)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七、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本着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清晰、美观、提纲挈领的反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马
布封
家马:驯良——同情善待动物
}野马:自由——赞美珍视生命
说课稿 篇2一、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
2 ……此处隐藏767个字……要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实属不易,我将目标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确定为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
为了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针对学生特点,我将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音乐、问题等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做如下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你能说出端午节的来历吗?
学生由于课前搜集了一定的资料,因此一定会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时教师适时引出课题——《端午的鸭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家常识,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以上题目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文章主旨使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深刻感悟
三、精读课文,品读赏析,感受情趣。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
本环节采用学生的自由读、个人读、齐读等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多读,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并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学生对课文语言有所体会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介绍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接下来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自认为能体现汪曾祺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自读、互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品读赏析。
例如:a、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b、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C、“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而“曾经沧海难为水”则是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再如表现吃鸭蛋的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汪曾祺的语言艺术风格:
a、口语色彩浓厚,让人倍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增添了典雅之美。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富有韵味。
d、适当地运用方言体现淡淡的幽默。
四、协作质疑,张扬个性
学生讨论: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
本题是一道发散性的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就可以。认为是赘笔者,主要是为保证结构严谨,这对于中学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认为“自然、随意”者,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对作者风格的品评了。可以就此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能有所认识和提高。
五、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再予以补充和肯定。
六、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让学生再次感受汪曾祺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说课稿 篇4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说这节课。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班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氛围浓厚、思维活跃,在前面的学习中具备了氢氧化钠以及酸碱盐的一些简单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但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三、教材分析
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在平时的练习中出现多次,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本节课是中考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其内容是在学习酸碱盐之后,多酸碱盐性质的应综合应用,这节课包括了氢氧化钠的变质、检验、保存等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本课围绕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派生出“它是否变质?变成了什么的物质?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等系列问题,让学生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了较多精彩的实验方案,老师和学生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分组实验解决这个真实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