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02:10:13
【实用】说课稿合集10篇

【实用】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2“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本课的重点。

四、学具、教具准备

学具为每组学生三个饼,为攻破三个饼烙法提供实践操作材料。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样安排了“三张饼”作演示用,并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相辅,进一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本课重点时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二个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的难点做铺垫。

第三四板块是自主探究,优化策略。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张饼的烙法(基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两张烙;单数饼:两张两张烙+最后3张饼交叉烙(优化)进行探究。

1、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自认为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为什么烙1张饼与2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1个饼和2个饼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让锅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渗透数学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应用意识。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7张、9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

第五六版块是总结内化,拓展应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环节。通过围绕“要烙 15 个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把 5 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中的困惑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在人人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但是如果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即便这样时间最短又有什么意义呢?以烙饼为例:为了体现时间最短,在烙三个饼子时,先烙1号2号的正面,然后把其中1号翻个面,另一2号则拿出去放一边,同时把外面的3号饼放进去烙,两分钟后,1号饼熟了拿出,同时把锅里的3号翻个面、把外面的2号饼再放进锅里烙,如此折腾确实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在时间上来说 ……此处隐藏16093个字……接着让学生交流听完一遍诵读之后对五月的槐乡的第一印象,有针对性地检查课文长句、段落和生字的朗读掌握情况,再交流二次读后对槐乡五月的感受,从而引出第四自然段全文的中心句,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知。

3、欣赏表达槐乡的美

尊重学生的理解,采取随机分析句子的教法。先让学生找句子,找到相关句子后再进一步找关键词或短语,让他们通过反复比较朗读来感受到槐乡的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体会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槐花图以及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读、说、议,表达出对槐花的美好感受。

4、自主创作槐乡的美

首先罗列出课文中一些有特点的词语,比如描写不同香的:清香,醇香,浓香,香海;重叠词语的:白茫茫,香喷喷,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等,接着出示朗读二年级的《水乡歌》,让学生模仿水乡歌的形式创作一段槐乡歌,创作时可以选用出示的词语。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槐乡的美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又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语言的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也可以是“美”的创造者。

每一次上课,我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再现文章的情思意境,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受语言的美,体验生活的美!

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集体力量大》。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由"故事屋、聪明谷、故事屋、活动角"四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故事"蚂蚁搬蛋糕"告诉学生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聪明谷的谚语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文字见证集体力量的巨大;故事"动物搬水果"旨在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互补长短、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活动角的取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是催生集体巨大力量的催化剂。教材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所蕴含的教学点清晰明确,较好地凸显了本课的教学关键词--学会合作。

二、目标定位:在品社三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感受了合作的重要性,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学习合作的方法,体验由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真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对孩子们实际情况的与预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实验,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愿意和同学合作,一起为集体的事贡献力量。

3、明白"人多+人心齐=真正巨大的集体力量"。

重难点: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大,人心齐,力量才能真正大;愿意为集体出力。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学科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已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围绕一个教学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恰当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对教材内容有所使用,有所抛弃,而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升集体的力量。教材中的四部分,我保留选用了聪明谷、故事《动物搬水果》的内容,又自选了"折牙签"游戏,设计了两次的捏橡皮泥活动。积极利用语文、音乐素材为本课教学服务。

四、教法、学法的使用

孩子在课前的调查搜集信息、教学游戏、欣赏、讨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变得立体,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较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

教师将音乐、部分文字图片做成PPT课件,以辅助教学。准备一张写有课题的大彩色卡纸。

五、教学流程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四部分进行。

第一块:小牙签藏着大学问--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组织孩子们进行折牙签的游戏,辅以模仿小牙签的口吻:"你们可不能小看我哦!"这样充满童趣的话语,学生轻松折断1根牙签,却怎么也折不断一捆牙签,通过谈谈感受,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小牙签也有大力量,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揭示课题。

第二块:集体力量大谚语大集会

首先让孩子们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易懂,每一句词都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听过后我请学生谈谈听歌后的感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的进行对比体验活动,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让孩子们一起拍拍手。

接着,请孩子们反馈课前搜集的表现集体力量大的谚语,将谚语卡片贴在卡纸上。

第三块:捏橡皮泥的启示--明白合作力量大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我预设了2次捏橡皮泥的活动。第一次,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在3分钟内捏成一只熊猫。活动前,教师没有其他的提示语,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活动亲身接触集体活动中将会产生的矛盾、不配合等情况,直面问题,产生感性认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这一概念的原始状态,便于对症下药进行教学。

我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第一次捏橡皮泥活动的汇报,请成功的小组汇报经验,失败的小组总结教训。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后明确了进行合作的对策:

1、发挥才智,设计主题;

2、合理分工,明确任务;

3、各施所长,互相帮助;

4、团结合作,完成作品。然后我们戴上充足的准备进行第二次捏橡皮泥。这一次的活动时间还是3分钟,但我没有定主题。四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3分钟后,每组的作品都被齐刷刷地展示在全体孩子跟前,他们也会不由自主的赞叹,感到喜悦。这时,我就会随机采访小组的组长,请他们用一个关键词来说说他们的成功的原因:合作、团结、协调等关键词的出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过2次捏橡皮泥,让孩子们明白合作将会让集体的力量变得巨大。

第四块:儿歌升华情感

在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情绪高昂的时候,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出现一首儿歌:我喜欢繁星。一颗星星不明亮,繁星满天亮晶晶。

我喜欢树林。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

我喜欢海洋。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

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的朗诵,将孩子带进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也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品读儿歌,感受内心的情感。温柔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作业设计:学校运动会即将召开,请与同学合作完成一张运动会的宣传海报。

板书设计:写着课题的大卡纸代替黑板,学生搜集的各种谚语做成卡片贴在上面。

关于教学细节:品德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细节效应。如在进行捏橡皮泥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真实的反映,很多学生的现场反映就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进行把握。设计细节,比如我在教学中设计通过小磁铁来固定大卡纸,发现一个磁铁不能固定,要好几颗才行。这就是一个细节的集体力量大的表现。谚语的集体贴在卡纸上也是集体力量的展现。

《【实用】说课稿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