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 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习,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雪地贺卡》是六年制小学鄂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作者: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滕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课文从整体来看,以时间为序,以贺卡为线索,展开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小女孩刘玲对雪人的关爱,更来自于“我”对这纯真童心的呵护和珍重。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张贺卡,是一个叫刘玲的孩子写的,表达了她对雪人的关爱之情。而“我”被刘玲的纯真童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似乎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般赋予童话的美好心灵。
第二部分(第4—7段):写“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刘玲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愿意与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学习进步,永远快乐!刘玲收到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梦中的神化实现了,但她的同学和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写的。于是刘玲再次发出贺卡发出疑问“那大人是谁?”这样的疑问也使“我”心中产生别样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诉刘玲,还是将游戏继续下去?此时的“我”也犯难了,告诉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写“我”最后的决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刘玲,又不再写回信给刘玲,就让她惊讶着,期待着,将这个关于雪人的秘密当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2、教学目标
⑴、学会10个字。
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理解课文内容,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纯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体会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㈣、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
㈤、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㈥、学习拓展 自创贺卡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导入:下雪了,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 (板书课题: 雪地贺卡)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情节吗?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
1、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给老师和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1、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2、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刘玲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①刘玲的两张贺卡,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刘玲的童年 童趣:赞美雪人
童心:同情、关心、祝愿 (纯真、美好的心灵)
童真:等待回复
②“我”替雪人写给刘玲的贺卡,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我”对童心的呵护和珍爱,真心的祝福)
(四)、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
1、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 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矛盾吗?
(作者想保护纯洁的童心, ……此处隐藏2572个字……学生的指导思想,本着教是为了学服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语文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学法主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说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的伊始。我播放《神笔马良》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片,做到学有目的。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唤起心中美好的情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法的恰到好处。
二、回忆旧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通过复习,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分清层次。
三、讲读1—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分角色读文,然后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白胡子老爷爷为什么将神笔送给马良。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然后用笔分别画出马良喜欢画画的句子和用心画画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马良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从而为下文马良学画目的做了良好铺垫,也为突破重难点做了准备。
四、讲读6—10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想:马良的神笔神在哪?他用神笔为人民做了那些事情?这样让学生携疑读文,有目的读文,目的在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提出问题:这么神奇的笔,大官早就垂涎三尺,想法设法想得到神笔,那么马良是怎样巧妙惩罚大官的呢?请同学用:马良“先——然后——接着—— 最后——终于——”说一说马良巧惩大官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说话有条理性。
五、激发认识,提升情感。
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做什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习马良的思想品质,而不是羡慕那支神笔。然后出示诗歌,让学生仿写诗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
六、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做人做事时,要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收到别人的喜爱。
七、课后作业
1、让学生阅读我给他们事先搜集的故事,从故事中感悟人物美好心灵。
2、让学生课后搜集表现人物美好心灵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为下周故事会做准备。
通过这两个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设计清晰直观,力求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为穷人(1)画耕牛 (2)画牢门 (3)画水牛(爱穷人)
为大官(4)画大海 画 船 画 风 (憎恶人) 爱憎分明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做的说明,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有本可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渗透爱憎分明的情感。
说课稿 篇5一、分析教材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这些呢?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长的儿子却能帮妈妈干活,他才是真正的.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说内容,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
二、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分角色朗读。
3、 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让学生感悟课文以后,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时,要注意感情朗读。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她平和的心态。这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老爷爷的话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下面,我主要说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三、 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为重点,因此朗读、讨论问题是主要环节。复习完生字词以后,朗读先以自由读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边读边以划线的形式找出老师在幻灯片上写的表格上的问题。认学生找出三位妈妈介绍三个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具体表现。新课改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老师是指导、引导他们学习的对象。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读读、划划、说说。根据课文内容,多让学生说说“三个妈妈介绍儿子和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表现”,并会用“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式连贯地说几句话。这环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知道课文内容以后,老师再板书问题,让同桌两人讨论;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你对三个儿子有什么看法?多让学生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年级能说连贯的几句话,为以后写作作为铺垫。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指出错误的地方。最后,老师再作归纳:只有一个儿子帮助妈妈干活,另两个只顾翻跟头、唱歌,没有帮妈妈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学生各抒已见:对三个儿子的看法后,老师作正确的归纳:一个孩子不仅会唱歌、翻跟头是不够
四、 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是复习旧课。老师通过生字卡让学生复习认读已学的生字。让他们组词、造句,读句子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接下来第二环节学习课文。先自由朗读,根据板书表格让学生划出三个妈妈介绍自己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拎水的具体表现,这要体现学习主动性,独立完成,注意阅读与思考的结合。第三环节讨论法学习课文难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儿子,你有什么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这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环节,老师可以巡堂,指导讨论。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情况。老师再根据学习的回答,作归纳。第四环节是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先小组形式读,然后分角色朗
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是课文的拓展认识。再次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