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15:35:16
关于说课稿3篇

关于说课稿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光、发热、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自然科学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可以做功,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

2、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了解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目标:

1、理解电功公式及单位。

2、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电流做功的实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实质,电功的公式。

教学难点: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在教学中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讨论归纳和感知探索两种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为本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②写出功的表达式。③水流能做功吗?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课本图3—8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通过电动机对重物做了功。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电功。

1、建立概念: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让学生举出电流做功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2、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在电流做功的过程中,实质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演示课本实验,并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电功的大小。小灯泡越亮,说明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就越多。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灯泡发光时,灯泡两端存在电压,小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当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①将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的电阻不同),用电压表测两灯泡两端的电压。通过比较灯泡的亮度和相应的电压,会发现两灯并不一样亮,而通过两灯的电流是相同的,两端电压大的灯泡要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就越多。

②将两个小灯泡并联(两个小灯泡的电阻不同),用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电流。通过比较灯泡的亮度和相应的电流,会发现两灯并不一样亮,而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通过电流大的灯泡要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就越多。

进一步设问:若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电灯消耗的电能会怎样?引出结论: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结论得出计算公式:W=UI t,讲清W、U、I、t 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分析功的单位:1焦耳=1牛顿·米=1伏特·安培·秒。为了让学生对焦耳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告诉学生通过手电筒中电珠的电流每秒中做的.功约为1焦耳。然后通过对课本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电功公式的应用以及与欧姆定律相结合的灵活运用,并强调解题的规范化。

第四环节:让学生小结,把这堂课的知识形成体系。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

课外想一想:用什么仪器可以测电功?

四、板书设计

§3.2 电 功

1、什么是电功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有关,

②与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③与通电时间有关。

3、电功的计算

公式:W=UI t 1焦耳=1牛顿·米=1伏特·安培·秒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十三岁的际遇》是北大素有“才女神童”之称的田晓菲所撰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她以优美空灵的笔调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十三岁的际遇以及北大的人文精神,此篇课文堪称为散文阅读的经典之作。

《十三岁的际遇》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初中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第二单元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起到了汇总归纳的作用。此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而在鉴赏阅读中,既调动学生的现象思维能力,也要辅之以抽象思维能力,更要注意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大纲、教材编排及本单元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掌握自学课内自渎课文的技巧。

3、情感目标: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做了如下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学习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根据这一提示,应把本课的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根据本课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更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本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他们对散文已经不陌生了。第一、二单元已出现了朱自清、鲁迅、魏巍等作家的经典之作。因而大多了解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节课抓住现有学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研究。

三、教法、手段分析

《十三岁的际遇》是散文鉴赏的分水岭。既承接了前边课文又对今后的散文自学起到了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设疑、讨论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我准备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手段上,我准备采用投影仪将本课的不同阶段显示出来。

四、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抓住学生与作者的年龄共同点,导语为:“同学们此时的梦想是什么?”进而导出作者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北大。

其次提出自学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环节由学生到讲台板书、解疑。目的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明确自学步骤。

再次展示北大相关图片,简介北大。此环节目的是为了暗示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北大的人文精神。

第四默读全文,布置相关思考题。1、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2、本文的段意分别是什么?此环节目的是,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自学课内自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对散文的掌握程度。此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并及时给出参考答案。

接下来为课堂练习,我主要抓住课文题目《十三岁的际遇》的“际遇”二字,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际遇。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

再接下来为课堂小结。具体做法是学生先说,教师做结。此环节目的是理顺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

最后为布置课后作业。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抓住学生对成功的片面理解,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功。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的精神。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A版第七册《秋夕》,[播放ppt2]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播放ppt3]

《秋夕》是晚唐时期著名作家杜牧的一首七方绝句。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夜色图:一个秋天的晚上,烛光闪闪,夜色如水。宫女久卧难寐,坐在皇宫的石阶上呆呆地看着天上的牵牛星、织女星,心中充满了孤寂与幽怨。这首诗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的孤凄;二句写借扑流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深夜仍不能寐,以待幸临。以天阶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这首诗与其他古诗相比,抒发的是女子的孤寂幽怨之情,而这一点,作为小学生来说,往往难以领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点拨,让学生透过诗句理解更深层次的意思。

(一)、教学目标[播放ppt4]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失意宫女的孤独与凄凉,体会宫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二)、教学重点[播放ppt5]

感受宫女的孤寂与幽怨,体会宫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抓住“银”、“冷”、“凉”、“水”等词语的理解来体会宫女的孤寂幽怨。

二、教法学法分析[播放ppt6]

1、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并借助课后的注释理解古诗意思,针对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合作解疑。

2、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像、比较,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对于学生喜欢的诗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语言或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播放ppt7]

这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品读悟情]、[朗读训练]、[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在于创设一种语言情境,把学生快速地引入新课;

[初读感知]重在于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学会质疑;

[品读悟情]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在全班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通过播放朗读读课件及学生诵读的形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同时加深对古诗思想感情的领悟。

[拓展延伸]是让学生在理解古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的内容表达出来。可以的抄写喜欢的诗句,也可以画一画,或做一首新诗,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导入新课

1、秋天的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多么美妙而令人神往!可是,在诗人杜牧的笔下,秋夜却别有一番惆怅与孤寂的意味。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秋夕》。[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之(作者简介)]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播放ppt8]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古诗,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读古诗。

(2)播放音乐文件[古诗朗读]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会质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

(4)教师点评,[播放课件之字词解释]。

(三)、品读悟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冷画屏”有什么含义?“冷”是什么意思?秋天来了,扇子本来用不上了,宫女为什么用“罗扇扑打流萤”呢?

3、老师介绍古代宫女的相关资料。[播放ppt9]

4、讨论“冷画屏”的“冷”指什么?(深宫的冷清,宫女的生活孤寂无聊)“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宫女为什么要“坐看牵牛织女星”?

5、引导学生理解从“银烛”、“冷画屏”、“凉如水”,可以感受到秋夜的“冷清”;从“扑流萤”、“看星星”,可以感受到宫女内心的“冷寂”,进一步理解宫女孤寂幽怨的情感。并[板书]

(四)、朗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反复练读。

2、[播放课件之古诗朗读,古诗跟读]。

(五)、拓展延伸[播放音乐文件古诗朗读]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的内容表达出来,可以抄写喜欢的诗句,也可以画一画,或做一首新诗。教师可以把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紧扣一个“冷”字,既描写了“冷清”的环境,又表现了“冷寂”的宫女,进一步体现了宫女的孤寂与幽怨。

秋 夕

银烛 冷 凉如水 ——冷清

孤寂与幽怨

扑流萤 看星星 ——冷寂

《关于说课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