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说课稿 篇2一、教材理解
对于教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设计背景
本课的例题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计算,编排上与加法类似,例题依据场景引出减法算式,使学生从中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减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 ……此处隐藏3658个字……(一)游戏引入
第一层次: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提问:小朋友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让学生感受让没有目的或是要求的猜是无法进行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层次: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结合学生的猜的几种可能,最后提出: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8,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层次:再猜:如果两张合起来是9,其中一张是6,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4,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猜数字这个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10以内的加法,还可以通过这个“猜”字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已达到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目的,同时“另一张是几”,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二)探究新知
先出示一个空盒,让学生观察,提问: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思维的数字聚集到“10”上面)。
再在空盒里面动画放8个苹果,提问:谁能说说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盒子里已经有8个苹果了,再放几个就是10个了)
追问:盒子,一共可以放几个苹果(板书10),你们知道老师还要放几个吗?(根据学生的不知识,从而引出我们把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
未知数的表示。用小括号,先请学生书空(台上演示大大的小括号),师范写,此时板书有:8 ( ) 10,师讲解把已经放的和还要放的合起共是10枝,列一个算式:8+( )=10(这一步没有让学生列,因学生并不会念8+几=10,多数会说成8+2=10,此处要学生掌握8+( )=10的读法),师范读,学生读。
提问:再放几个苹果呢?你知道吗?那么( )中该填几呀,你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想法,再汇报(学生会有多种方法,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并有意识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从图形的直观到数的组成,初步跳出图形,同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的方法来思考。)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的意识到和以前的方法不一样,是一个逆向思维,其实也渗透了我们的代数思想,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的感受情境图,从图中抽象出8+( )=10的算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运用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5个水壶,再放几个就是8个?)你们会写出这一题的算式?算的时候要怎么想呢?(5和几合起来是8)
还有三题你们会用这个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学生自己完成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如9+( )=10,可理解为9添上几就是10,或9与几合起来是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图上已经画好几个□?还要再画几个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此环节中学生的思路有很多,有先算出来再画的,有边画边算的,提倡方法多样性,特别是先算后画的,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题目,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注意提醒学生算一算,看一看所填的数是否符合要求,渗透验算的思想。
4.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2+( )=10 ( )+3=7 ( )+9=10 4+( )=9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交流进一步强调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先引导学生联系场景图思考:地上原来有10个萝卜,小兔拔去1个,地上还有几个?拔去3个,地上还有几个?……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选择2—3个格子让学生说一说填格子时是怎么想的?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算式,引导得出:当得数不变时,相加的两个数一个变大,另一个数就变小(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把一个数溱天10的方法)。
6.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先出示第1、2列的题目,学生进行比较后提问:每组里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得出: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
最后一排你们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比较吗?
【设计意图:本题的练习是在学生已有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时,先出现第1、2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类推到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设计意图: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能力提升
你会填这样的( )吗?
3+( )﹤9 4+( )=6 ( )+6 ﹥ 8
10﹣( )= 7 ( )+5﹤10 2+( )﹥6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求加法的未知数已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题将学生的思维从等式引向不等式,从加法引向减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呀?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本节课设计有两大特点:
(1)游戏活动,激发兴趣。复习导入中的猜数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教学例题时,通过展示相关情境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从直观的基础上猜想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本课内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课初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然后在探究算法的过程,教者采用直观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