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分析。
首先说教材,这一环节包括三部分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历史第六课的内容。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看,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相关内容,即将过渡到后面的封建社会。而这个过渡是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来完成的,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春秋战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平台,以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为基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开阔视野和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们懂得国家强大要靠改革,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三、说教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将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春秋五霸先后称霸和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特点。这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
2、比较法。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体现了春秋和战国的战争性质。为了能突出重点,可以将两场战争分解成几个项目来比较,加深理解。这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3、讲叙法。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以及“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以采取老师讲叙的方法来解决。
四、说学法
其实学法和教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学法上,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成语故事在课堂上自己讲叙;通过课前临摹春秋战国的形势图,加深历史时空感;通过围魏救赵的活动,体会到战术在战争中的作用等。
五、最后,我再分析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
1、模拟角色,导入新课。
“想我西周大好江山就断送在周厉王、周幽王这样的败家子手上,真是可惜。好在出了一个周平王,延续了周王朝的香火。要知后事如何?请大家一起来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设计意图]:模拟角色,身临其境,设置悬念,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
2、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先由老师讲出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无兵无钱的现状,画出周天子与各诸侯的杠杆平衡图,引导学生推出“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背景。
简单阐明东周分成春秋和战国的依据,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春秋争霸形势图”。联系武林盟主的唯一性,引导学生推出“齐晋楚吴越成S形先后称霸”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与此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引导学生从经济、军事、外交等角度进行归纳,边归纳改革的措施边讨论这种措施的作用,深化国家强大要靠改革的整体认识。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要求学生一起朗读晋文公称霸那一段并与齐桓公称霸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比较的能力和树立国家强大要靠改革的认识。
按照“齐晋楚吴越成S形先后称霸”的逻辑顺序,简单讲叙晋楚吴越之间的战争故事,由学生讲叙“卧薪尝胆”的故事,重心放在城濮之战上。之后,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归纳春秋争霸的影响(带来社会灾难和促进国家统一)。
画出“战国形势图”,简单讲叙“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引导学生推出“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点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三场战争。
由学生来表演“围魏救赵”的节目,激起课堂气氛,老师简单讲叙马陵之战,重点放在长平之战上。为了能突出重点,我采用将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进行比较的方式来突出,分解成兵力、作战方式、持续时间、战术和结局等几个子项目来探究。同时也归纳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分别是争霸和兼并,这样就解决了难点。
3、课堂小结,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4、布置作业。探究“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多万的真实性”。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历史,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整体美化》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是整册教材的第18课。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艺术型”页面边框的设置和页眉、页脚的添加,同时了解“节”的概念及其作用。每组学生在这课之前都有相应的电子杂志初稿,具备了一定word操作技能。这课教学是对所作电子杂志的整体修饰和完善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杂志看起来整体风格统一、协调、更加精美,同时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处事风格,让学生通过对电子杂志的修饰、美化,从中去感受美、追求美,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2、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A、重点:
①“艺术型”页面边框的设置;
②页眉、页脚的设置。
B、难点:页面边框及页眉、页脚设置时应用范围的选择(即节的设置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为电子杂志设置艺术型页面边框,添加页眉和页脚”为任务,以“美化和完善电子杂志”为目标,展开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目标培养: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设置“艺术型”页面边框的基本方法;
2、掌握节的设置和应用;
3、 进一步熟练运用对文字、段落的修饰和美化;
4、 ……此处隐藏12001个字……数的减法计算,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是锻炼身体的好时候,学校正在开展“户外健康游戏大比拼”的活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游戏活动器材,想看吗?
(课件出示图片活动器材,并贴好商品价格。)
毽子(3元) 健身球(5元) 羽毛球拍(30元) 跳绳(8元)
如果让你买其中的一种游戏器材,想一想买什么?想好了,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在导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津津乐道的校园活动创设成教学情境呈现出来,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器材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上课伊始,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这个环节我设计成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复习旧知,促进知识的同化
如果给你16元钱,买一样器材,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生1:可以买一个毽子。16-3=13(元)
生2:可以买一个健身球。16-5=11(元)
生3:可以买一根跳绳。16-8=8(元)
提问:说说16-8你是怎样算的。
[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就是知识的同化。16-8的算法是已有知识,也是新知的一个生长点。对16-8的复习,目的是建立起与新知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呈现的36-8的计算方法。]
提问:为什么不买羽毛球拍?(因为16<30,不够买。)
小结:看来我们在购物时,要考虑带的钱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学们想买的东西研究过了,如果赵老师有36元钱,想买一样活动器材,既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猜一猜我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生1:可以买一个健身球。36-5=31(元)
生2:可以买一根跳绳。36-8=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8=
[这两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学生与教师要买的活动器材引出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探究知识做了很好的情感和知识铺垫。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为什么不买羽毛球拍?如果赵老师有36元钱,想买一样活动器材,既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猜一猜可以买什么?”两个问题的提出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根据条件进行选择、判断、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都是36减去一位数,36-8和36-5相比较,你发现什么?
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答出36-5计算时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教师揭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板书课题。
36-8与16-8相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36-8这道题的特点,突出问题“6-8不够减怎么办”,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36-8的算理提供了思考的依据]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来解决问题
到底36-8得多少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明确算理
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摆的过程和相应的算理。
有三种常见算法的预设:
算法一:因为6根不够拿出8根,所以将1捆小棒拆成10根,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36分成26、10. 10-8=2 2+26=28
算法二:先从36根里拿走6根,再从30根里拿出2根,剩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8分成6、2. 36-6-2=28
算法三:从3捆中拿出1捆,拆成10根,和6根合成16根,从16根中拿出8根还剩8根,再把剩下的8根和2捆合在一起是28根。
过程用算式表示:36分成20和16. 16-8=8,20+8=28。
[其中,算法三和书上68页的图所展示的算法是相同的,这种算法可能不是学生首先想到的算法,但是它有三点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以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转化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就是16-8这样的20以内的退位减和20+8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二是进一步强化了20以内退位减中的“想加算减”的方法,三是为二年级上学期退位减法笔算做好铺垫。]
因此,在三种算法展示完之后,出示三道练习题。引导学生将两位数分解成几十和十几,先用十几减一位数,再和几十相加,强化第三种算法。
最后教师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的过程中,遵循课标中提出的“算法多样化”思想,但我们认为算法有优劣,所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呈现出来的算法。]
三、练习反馈[设计了基础题、开放拓展题、应用体验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学生先在小棒图上圈一圈,填出得数,并在下面填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在班上交流。
2.摘苹果: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 46-9= 57-8= 40-5=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7= 25-8= 21-9=
78-8= 45-30= 97-7=
11-5= 36-4= 29-3=
32-5= 43-4= 23-6=
4.开放拓展
出示:65-□=5□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减数填几?你能填出一种答案还是几种答案,把你的答案和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5.应用体验:
学校有60个足球,一班借走了5个,还剩几个?
二班又借走了8个,还剩几个?
咱们班每组借一个,需要借几个,还剩几个?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多去室外做运动,将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棒棒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