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课文。大纲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历来必考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A、了解唐朝诗歌发展的基本历程,做到教学上的点面结合。
B、朗读背诵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
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学生古典文化修养,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掌握朗读技巧,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学生
我同时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基础也有差异。因而,在备课上应该以备中游为主,兼顾首尾的学习。比如,在诗歌的鉴赏方面,对处后生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而对尖子生,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因为目前的考试难度逐步加大。而学习诗歌是提高对文学作品鉴赏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我参考了《中国文学发展史》,采用以时间为线索的方式,启发学生回忆学到过的诗歌及相关的诗人。这样,使学生对唐诗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且便于他们对诗歌的记忆。从中,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1。
2、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景物的语句及关键词语,在理顺诗歌线索的前提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诗的写作技巧。
3、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采用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并且要求他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归纳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用词准确性的水平。
4.提问法:以提问的方式把全诗讲析内容带出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
5.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讨论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6、想象与联想:通过想象与联想,深切体验诗人的离愁别绪。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诗人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文明古国的晨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所了解的著名诗人到底有哪些。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脚步去探寻诗人的方向。一般来说,唐朝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学生思考: 这四个阶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三、教师明确并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一起来背诵学过的相关的诗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他们对唐诗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统性了。
初唐(618——712)这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在转变诗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盛唐(713——765)这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
中唐(766——824)这时期更是群星闪耀,出现了自觉发扬杜甫精神与创新技巧的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等。还出现了擅长散文的柳宗元和刘禹锡。
晚唐(825——907)这时期,诗歌也随着时代走下坡路,但诗人们的诗,还残留着盛唐的余响。此间出现的主要有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
五、学生再读诗歌。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
这个教学板块要求学生1、理解作者“写什么”(用7个字来概括)
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
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
4、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A、 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
B、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
C、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晴的有效结合。送别前(离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饯别中(盛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时 (依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六、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七、拓展性阅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 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八、作业 1、 默写诗歌2、 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九、板 ……此处隐藏3351个字……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10再减这样的算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渗透凑整的方法。本课的学习又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打下了基础。为这一类内容的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结构上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认真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先通过复习数的基础知识,为“退一作十”算理做好理论基础;再通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我会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再配上欢腾的音乐导入新课。同时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我会放手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56-18”,再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会发现不能直接口算、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等等。这时,我引导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摆一摆,并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摆好。既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建立时间观念。又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解决方法,改变思维的单一性。
当音乐停下来时,有的学生已经摆好,有的还没摆好。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小棒和竖式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补充。 首先摆出5整捆和6单根来表示56,这个环节我会设置3个疑问。
1、“从6根中拿走8根不够怎么办?”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把一捆小棒打开,并展示出一捆小棒打开。使学生直观看到一捆拆开后,整捆和单根小棒数量发生的变化。
2、“单根的小棒多了几根?多出来的10根从哪里来的?”突出从十位借来的一捆变成10根,10根和6根合起来是16根,个位当16算,再从16根中减去8根,使学生在摆小棒中明确怎么退位。
3、“现在整捆的小棒有多少捆?怎么少了一捆?”突出从十位退一后,从原来的5个十变成4个十,以防止学生出现退位后,在十位上仍然用原数相减的错误。
接着我会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56-18的竖式计算过程,写的过程中强调相同位数对齐,并一边描述退位减的过程。
(3)组织练习、深化巩固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学习技能并用于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我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4)质疑提问、总结评价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
《昆虫世界》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学习用纸材进行创作的一节手工课。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昆虫,能使用不同的材料、方法来表现昆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卷、剪贴等方法进行塑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爱护昆虫,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能表现自己喜爱的昆虫并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昆虫细节的添加。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都坚信自己有学习美术能力的“学点”。因此,我结合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
1 、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 、观察发现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想一想、选一选、动一动等方法,让学生在看、画、做、玩等过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课一开始,我就请一位戴着蝴蝶头饰的同学扮演昆虫王国的邮递员,给同学们送来一封来自昆虫王国的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欣赏图片,了解特点
(出示自然界中昆虫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昆虫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内交流,并在老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概括出昆虫的特点,即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出示范作,拓宽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四)示范制作,学习方法
进行示范制作,边做边讲解,先想想你要做什么?我想做只蝴蝶。再看看用什么纸做?我选皱纹纸。开始做了,我先将纸对折,再剪出外形,然后揉细线条做触角和身体,最后剪粘小圆点贴在身上做斑点。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出制作步骤,即想一想、选一选、做一做。
(五)大胆创作,交流评价
昆虫世界大会一定很精彩,我们赶快来做一张昆虫门票。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准备做什么昆虫呢?”“你打算选择什么纸做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在学生制作时,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细节的添加。然后让学生将制作好的昆虫作品贴到黑板上。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昆虫门票做得最好,进入交流评价环节。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评出最有创意的小昆虫,最美丽的昆虫等。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手工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昆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大自然,使我们的大自然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说板书设计
由三部分组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图文结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