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
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试拨“1+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2,+3,+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
、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说课稿 篇2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申请电子信箱》,《申请电子信箱》选自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子邮件,了解其特点和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并掌握申请免费邮箱的方法,为下一节课收发电子邮件做铺垫,重点: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难点:利用电子邮件进行通信交流是要经过电子信箱这个媒介的,拥有一个个人的电子邮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展开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申请电子信箱》选自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子邮件,了解其特点和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并掌握申请免费邮箱的方法。本单元是在前一节认识网址的基础上扩展的,为下一节课收发电子邮件做铺垫,在全书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要求,在完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
难点:利用电子邮件进行通信交流是要经过电子信箱这个媒介的,拥有一个个人的电子邮箱是首要的,而申请电子邮箱的步骤稍微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如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材处理
从学生及学校硬件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
(分析完教材后,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内容,我做了以下学情分析。
首先,了解一下学生的知识储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可以掌握简单便捷的方法,但在思维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经验不够丰富,动手能力不足。
年龄特点:六年级正是十一二岁的年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并且此年龄段的学生也喜欢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个性差异:有些同学接触网络比较多,但很少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一些有效的信息,有些同学则极少接触网络,对此,我将会在课堂上进行个别辅导,并且让学生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情况,我们要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呢?下面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在课程功能上着重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依据这些,并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特性,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电子邮件,了解电子邮箱的格式,掌握申请免费邮箱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示范难点内容的步骤,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和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和分享知识的乐趣。
3、通过布置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做一名合格的网民。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下面进入第四部分,教法学法分析)
四、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法上,我选择使用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讲授 ……此处隐藏17528个字……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中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老班长的两“笑”、我的三“哭”,并以两“笑”三“哭”为突破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老班长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的词句分析,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程序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引导勾画老班长的两“笑”和“我”的三“哭”,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找到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的前后笑了几次并勾画出来。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读来体会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活动和崇高品质。
第一次是: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一点。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钩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让学生勾画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分析我为什么会哭?体会“我”的“三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2)、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3)、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4、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5、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说板书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
老班长两“笑”
板书:金色的鱼钩
“我”三哭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10【设计理念】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这是一片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对于重点、难点较难把握,需要长文短教。而学生经过前一段的阅读训练,大多数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想】
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或教学媒体示范,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在自读中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情感与态度: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难点】
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方法】
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促使课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
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习,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特别是教学中设计的拓展延伸,使课堂变成了开放型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