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20 19:25:43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托班是幼儿开始认识自己,学习与他人互动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听,看,说是幼儿常用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幼儿通过学习故事中的礼貌用语,帮助幼儿学习与同伴交往。也是此阶段教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这个故事无论从图画还是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开展的,从封面上小猴拿着皮球一个人在玩,就开始让孩子们猜测里面会是什么?在通过小兔和小猴的对话时,让孩子们很自然的就可以说出相应的文字,很直观,而且宝宝们也很随意的去模仿其中的语言,而且乐其不惫,很自然的让幼儿学会了当你想和别人一起玩玩具的时候,应该怎么说。最后,请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语句,然后带他们去玩皮球。这样幼儿很有成就感。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且游戏与幼儿自己可以亲身参与所得来的经验是老师用多少引导语都不一定可以到达相等的效果,根据这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初步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

2、能力上:学说故事中的句子:大皮球真漂亮,让我玩玩好吗。

3、情感上:从游戏中体验快乐和惊喜。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中提到:学说故事中的句子,“大皮球真漂亮,让我玩玩好吗”。本班幼儿在对怎么去向小朋友借东西玩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学说故事中的语句:大皮球真漂亮,让我玩玩好吗?

(三)教学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的教授,我作了以下准备工作:

1、为了引出课题,我为幼儿准备了,背景图大树,小猴在树旁玩皮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幼儿用书《大家一起来玩球》,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观看和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

3、我还为幼儿准备了一个皮球,这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加的真实和充分的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我尝试出示图示,让幼儿自己观察小猴手里拿着什么,它在做什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并模仿它的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第一阶段的知识铺垫,联想自然就丰富起来了。如当小猴在玩皮球时,可以让幼儿先模仿,小鸡过来想玩皮球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再想是在做什么?后再说。

(2)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当小鸡看见小猴在玩皮球玩得很开心,心里想玩时,小鸡会怎么和小猴说呢?”小猴会不会答应和它一起玩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做做、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启发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启发谈话法:幼儿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这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出示挂图,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先出示小猴在大树旁玩皮球,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采用创设悬念的手段,吸引大家看大书的欲望,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2、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阅读故事。

这个环节我始终围绕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讨论:小鸡看见小猴在玩皮球,心里很想玩,它是怎么说的?小猴是怎么做的?(让幼儿通过先联想到自己平时什么时候这样做,看到后模仿出去,会怎么样?继而说出小鸡是怎么说的?)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自由讲述的形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游戏:通过,学说故事中的语句后玩皮球。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所在,也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礼物和惊喜,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教学捷径,一起快乐成长!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 教学课时 4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一) 导入

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

7岁:“爸爸真了 ……此处隐藏17625个字……从一般思路出发,而是另辟蹊径,寻找到关于行善的补充性空间——保持受助者的尊严。引出

总结一:创新意识第一招开拓思路,善于寻找补充性空间。

此环节用故事告诉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至此,知识和能力目标“明确创新的内涵”完成。

(二)、练练手

故事接龙:假如你是那位受助者,此时你心存怎样的感想,请以受助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预设:学生一定会从受助者的角度复述这个故事,然后再表达对老人或感激、或感动之情,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复述部分,与原稿相比,引出

总结二:创新意识第二招变换视角。

(三)、闯闯关

故事再接龙:二战结束了,这位受助的逃难者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此时,他想起了那位仁慈的老人,由于山水相隔,他想写一封信给老人。

请你完成书信。

预设:学生在写信的过程中自然会注意到文体的要求,自觉主动地完成形式的创新,引出

总结三:创新意识第三招寻求新形式。

设置意图:通过故事接龙,在讲练结合中让学生明确写作创新的具体途径,完成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归纳的思维过程,将新知转化为能力。由于使用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们在任务完成的同时进行了理论的归纳与总结,至此,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创新思维方法,从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完成。

(四)当堂检验

材料:据《桐城县志略》和姚永朴先生《旧闻随笔》记载,清朝大学士张英桐城相府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张的家人写信报告,本来想请在朝廷做大官的张英出来制止。谁知,张英批诗一首寄归:“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深感愧疚,立让三尺;吴家被张家之举所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六尺巷 ”由此得名,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要求: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写作一篇创新小作文。

预设:经过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消化,学生很容易想到以邻居吴家老爷的口吻给家里写一封信这样一种全新的视角及创新的形式来接龙故事。另外,由于这则材料的立意指向有很多,学生有可能避开第一立意包容,转而开拓思路,得出谦让、律己等等更为深刻的立意。如果能出现这样的课堂效果,这节课就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当中完成了创新方法的认知和梳理,并辅之以写作实践,至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实现。。

五、评价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有高度差的思维层级,其一是了解创新意识的内涵;其二是学习创新的方法,其三是利用创新意识成文。整个过程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难点,从例文的分析出发,切实地做到让学生自己找方法,并将此方法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些知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能主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本节课的说课到此结束,请专家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曾听到很多老师都说,字理识字在低年级段比较容易实施,而相对于高年段来说则比较困难,怎样因材施教,让高年段的字理教学“活”起来呢,今天我就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中生字“ 韧”的字理教学,说说我的一些做法。下面是我教学流程: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段中的“韧劲”是一个生词,你是怎样识记和理解“韧”字的?是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它的字形,左边一个“韦”,右边一个“刃”。

可是同学们,你知道左边的“韦” 原来表示的是什么吗? “韦”原来意思是经过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韦作偏旁时可表示皮革。 这是金文的韦字后来演变成小篆,为了书写美观方便,就简化成了今天的楷体书韦。

右边的“刃” 就是——刀刃,这是甲古文中的刃,它就像一把刀(课件刀)这上面就像刀柄,而这下面像刀背和刀锋,后来演变成了小篆,这是今天的楷体书。

而刃表声兼表意,跟“韦”合起来,表示皮革坚固,用刀刃都难以割断,所以“韧”,它是会意兼形声字。韧有柔软坚固的意思。同学们,你还认识跟“韧”字形相近的其他字吗?(有草字头的纫,有心字底的忍还有单人旁的仞,车字旁的……)

同学们,韧它有柔软坚固之意,让你想到了跟韧有关的哪些词呢?(柔韧、韧性、坚韧等)

如果单单从字面上理解,课文中的“韧劲”是什么意思?(是一股用锋利的刀刃都难以割断的劲!这是一股柔韧坚固的狠劲!)

那这股韧劲是如何的难以割断?请同学们联系上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股经历过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的的劲;这是一股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的劲;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地起死回生的难以割断的韧劲!)

这股韧劲又是如何的柔韧坚固?请大家再联系本段说一说。(它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的柔韧坚固的劲;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的狠劲。)

同学们,古今中外,像具有这样用刀刃都难以割断的,柔韧坚固的狠劲,现实中这样的人有谁?(司马迁他发愤写《史记》,谈迁他厄运打不垮,还有海伦凯勒,张海迪等等)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公正,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面对命运,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那股用锋利的刀刃也难以割断的韧劲!

以上就是我对“韧劲”一词的教学设计,我分三步走,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加深对词语的感悟和认识,最后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去理解运用。生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会体现它们的含义,只有放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不孤立开来,不为单纯的字理而字理,不为单纯的识字而识字,这些词的意义学生才能真正的去领悟、理解和运用。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 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因材施教,让高年段的字理教学活起来。

我的说课完毕,欢迎大家能给予指导,谢谢!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