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

时间:2024-05-20 07:55:17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登上地球之巅》是初一新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探险”为主题编排的,第一篇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讲述的是探险家斯克特等人南极探险归途中全军覆没的壮举;第二篇《荒岛余生》讲的是鲁滨孙荒岛求生的故事。这些有关探险的课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登上地球之巅》是郭超人写的一篇新闻报道。作者作为当年的随队记者,真实的纪录了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历尽千辛万险第一次从珠峰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经过。课文节选的是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感人事迹。读这篇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报道,我们不能不为英雄们的精神而感佩,不能不为英雄们的人格而震撼!在飞鸟不至的地球之巅,在千年冰雪、万丈巉岩的珠峰之上,在英雄们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之时,我们真正懂得了神圣、伟大与崇高的内涵。是的,这篇用生命写成的英雄的故事,这次以生命完成的人类的创举,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登山英雄们勇于探险的精神、敢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的绝好教材。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这篇报道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快速默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是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阅读,感悟登山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环景描写的作用以及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选材典型,表达方式多样的写作技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抓取主要信息感书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赏读精彩语段,感悟英雄精神。

学习写作技巧:选材典型,环境描写,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1课时

预习指导

1. 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注音释义

2. 浏览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珠峰的经过。

3.提出疑难问题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记得诗人汪国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远方,是一个迷人的梦,或诱惑于美丽,或诱惑于传说。。。。被称为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就以其神奇的魅力诱惑着无数的勇士一次次的攀登不止。“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就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1924年,马洛里尝试从珠峰北坡登峰,却一去无踪。1960年5月24日,中国登山勇士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完成了从北路登峰的创举。今天,让我们再次回首那震撼人心的日子,瞻仰英雄们的风采吧!

出示有关珠峰及登山队员登山的图片,营造情境。

二、感知入情

1.指导速读方法,让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述内容,把握主旨。

检测速读效果:科文写了哪些人的感人故事?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2. 合作探究

登山队员在突击登峰遇到的致命困难有哪些?

你认为登山勇士成功登上地球之巅的原因有哪些?

三、赏读移情

1.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些语段?请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研读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为登山健儿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乐观精神而感动。

2.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上问题通过读文探究,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文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魄。使学生懂得写景是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服务的。

四、小结——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你借鉴?

1.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2. 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拓展激情

40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英雄而今已年过花甲,他们的近况如何呢?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关注他们。请看——英雄访谈

出示有关图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英雄们的有关情况,更增敬慕之情。

六、写作练笔——请以“感动”为题,抒写你本节课的所闻所感。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写激情。

(板书设计略)

注:没有新作,发篇旧作吧。这是四年前参加新课程改革说课比赛时的稿子,反思旧时影子,感觉出当年改革的激情,也发现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注重用语文的理念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反观过去,会看到自己在成长!

朋友,清明节放假,我要远行,暂别朋友。

祝假日一切都好!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登上地球之巅》,它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的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巅》、《短文两篇》等五篇展现人类探险活动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展现了人类对探险的执著和渴望,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人类迈向新领域的脚步。《登上地球之巅》描述的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珠峰北坡攀缘而上,踏过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难,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的事迹。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个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这些怕苦怕累的中学生为之触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2、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①了解这次登峰的概况和意义

能力目标: ②体会数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体会文中登峰的艰难

③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的精神

④刘连满这一人物的分析(没有登上文章却重点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⑤学习年轻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

这五个方面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③是重点,④是难点。

3、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但对于篇幅过长的文章,马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方法的指导。

二、说教法

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要求将语文课堂与生 ……此处隐藏3084个字……地球之巅》,它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的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巅》、《短文两篇》等五篇展现人类探险活动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展现了人类对探险的执著和渴望,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人类迈向新领域的脚步。《登上地球之巅》描述的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珠峰北坡攀缘而上,踏过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难,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的事迹。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个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这些怕苦怕累的中学生为之触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①了解这次登峰的概况和意义能力目标: ②体会数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体会文中登峰的艰难③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的精神④刘连满这一人物的分析(没有登上文章却重点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⑤学习年轻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这五个方面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③是重点,④是难

2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但对于篇幅过长的文章,马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方法的指导。

二.说教法

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要求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写作联系起来,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的能力。再联系本文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热情参与,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并且适当插入写作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于课文之中,体验登峰的艰难。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理解登山队员的艰辛。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学法指导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古人也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达到不教”的目标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并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节2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重点难点的突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由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和作业三个环节组成。大约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

(一)导入(2分钟左右) 好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锣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本文的导入设计是播放珠峰及登山者的图片,并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的思绪进入神秘的珠穆朗玛峰的氛围中,直切主题,干脆利落的效果。(时间较长,故未上课时便可播放)

(二)说课文学习(设想)我设计了四大版块,分别是“攀登纪念馆”、“小小解说员”、“刘爷爷我想对你说……”和“走进登峰迷失案”。

1.关于本文的背景资料,我设置了“攀登纪念馆”版快(解决目标一)(3分钟左右)(设想)通过此版快,让学生在对珠穆朗玛峰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性认识并了解1960年5月的这次登峰运动。

(内容)①珠峰知识简介(学生先谈,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②攀登珠峰的历史背景介绍

2.关于文章的情节结构,我设置了“小小解说员”版块(解决目标二)15分钟左右)。(设想)通过这个版块,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数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体会攀登的艰难。

(内容)①找出文中体现艰难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快速阅读课文并用“勾画圈点法”,找出关键的句子)从以下方面向学生讲明: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度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而用在攀登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学生找到这些句子,谈了自己的感受后,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攀登的艰难,特别注意这些句子中的数字的作用)②既然如此艰难,是什么支持他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继续向上攀登?(为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为追逐心中的梦想,坚毅不屈的品质以及那个时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③观看当时拍摄的记录片(更直观,加深了对攀登过程的了解以及对他们艰难的体会)

3.关于文章的人物形象,设置了“刘爷爷,我想对你说……”版块(解决目标三、四)(20分钟左右)

(设想)通过此版块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体验情感(评价人物形象,学习他们的精神)。(过渡)(课件图片:登峰四人的照片,只有刘连满的照片是现在的生活照)同学们一定在纳闷为什么只有它的照片是现在的生活照?(因为他没有登上顶峰,所以当时的报纸没有刊登他的照片)(内容)①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不是。刘连满是为了不拖累这个集体,让其他人能完成任务,而主动放弃了登上顶峰的机会,而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②刘连满的哪些行为感动了你?你有什么话想对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诉说?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的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为了团队,为了能完成任务,他毅然成了别人的人梯,显示出他有着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的氧气,他又挣扎着坐了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机会活着,渴望活着的时候,他却毅然将活着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也显现出他人格的魅力。

4.关于拓展延伸,我设置了“走进登峰迷失案”版块

(设想)让学生走进其他的登峰运动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老师讲述英国人马洛里从北坡登峰并最终消失在神秘的珠峰的事情,并观看后来发现的马洛里的骸骨的图片,学生说说你的感受,谈谈马洛里这么做是否值得?

(一)说练习1查找有关最近攀登珠峰的资料,并在全班内交流

1.小作文 学习了《登山地球之巅》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慨,请以《人生的价值》等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五)教学效果评估 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活动。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侧重学生的感悟和探究,让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探究的形式下教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