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的“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的“书”说课稿1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单元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题来整合课文,本课处于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上,是一编讲读课文,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拼读检测中掌握新字新词,在自读中大致了解“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说教法
新大纲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
学习效率”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
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川川”和“地质探究员”的重点对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说流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 导入,产生一种期待。
《最大的“书”》,这个课题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读了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我预设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最大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书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形成的?最大的“书”里究竟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根据这样的回答,我引导学生梳理问题,然后聚焦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最大的“书”是什么?
2、最大的“书”里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3、最大的“书”是怎么来的?
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一个故事。
在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
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对文中一些地质学专用术语进行归类的正音,如:地质勘探队员、岩石、煤炭、矿物、宝藏,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 认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至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出示难写的字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四、作业布臵
本节可得重点就是识字教学,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
最大的“书”说课稿2一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单元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题来整合课文,本课处于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上,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二、说教法
新大纲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演示、自主读书,合作学习、合作解疑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川川”和“地质探究员”的重点对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 ……此处隐藏9460个字……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1.巧用多媒体激趣,初读感悟。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我用多媒体播放化石和岩石的照片,学生边欣赏,老师一边引导和介绍。我相信学生都会被生
动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就会翻开课文,这时师问: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然后全班读课题,读准“最”、“书”二字。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并让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巩固生字、生词的学习。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而且经过三个学期的生字学习,他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识记方法,所以先让学生同桌学习生字,为了帮助他们对生字词语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设计了“摘水果,兔小弟”的识字游戏和“比一比谁的花朵最漂亮”的扩词游戏巩固生字和拓展新词。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和 “刨根问底”等重点词语。
3.巧用多媒体导学,整体感悟。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小组自读解疑 ﹦﹥分角色﹦﹥师生分角色等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大的“书”说课稿7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
二、说教材: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 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文中涉及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借助图片让学生对岩石有个形象、直观的印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应避免上成科学课。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教学中,还应把握文中对话多的特点,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并初步感受对话出现的三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教学课文1-8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受对话的不同句式,激发探究自然的兴趣。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刨”“岩”,并联系语境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初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
三、说教学程序及其中的教法、学法。
(一) 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直接板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鼓励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出示生字,检查自学
(1)逐个出示 “地质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波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检查读,并随机进行指导:
地质勘探队员:你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吗?
宝藏:宝藏的“藏”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cang,什么时候读cang。
给“宝”找朋友。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正音。
【在这一环节,我以“扎实、朴实”为目标,重视字词教学,努力在字词上抓落实,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读了课文,你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
5、在学生反馈“‘书’为什么加引号?”中指导板书:岩石,并指导练写“岩”。
(三)研读课文,再次释疑
1、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2、交流反馈:
(1)预设一: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出示句子,结合课文插图,形象直观地理解岩石一层一层地就像是厚厚的书。
(2)预设二:有字。“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最大的“书”(第一课时)说课稿
a、书上有哪些字?
b、对于这句学生理解有困难,我并结合课前收集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结合教师引读、合作读来练习朗读。
(3)预设三:有图。出示句子:“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出示化石图片,辅助学生理解地质勘探队员说的话。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导朗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如何留下呢?杨再隋先生说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所以以上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图片,读通、读懂、读顺、读好,留下语言。】
(四)回归整体,练习朗读
1、出示1-8自然段,师生分角色朗读,指导独好川川的问话。在多次分角色朗读中感受川川的爱提问题。
2、读到这,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刨根问底,指导书写“刨”。
(五)设疑结课,延伸兴趣
1、川川又提了哪些问题呢?地质勘探队员又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保持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持续的必要条件,正由课标中强调的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上的结课设计以问题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将阅读兴趣不断延伸。】
板书:
最大的“书”
岩石
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以上只是我的教学预设。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使“教案”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