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真正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 (广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朋友”中的第三篇课文,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懂得在交往过程中,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以诚相待,共同进步,而不能互相包庇、隐瞒错误或嫉妒对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与友谊的正确认识。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教学目标:
1、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愉悦心情。
2、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3、辨别是非,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教学难点:辨别是非,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并准备相关的手工材料(纸、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介绍好朋友
1、音乐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如实填写教材提供的“交友小档案”。
2、小组内交流,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
3、 师收“交友小档案”随机抽取,由抽到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交友的经历,说说自己常常和小伙伴在一起做些什么,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物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入手,力求达到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效果。)
第二板块:友情红绿灯
1、阅读文中故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像丹丹那样的“难题”?请“实话实说”。
2、“实话实说”。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要追求课堂的真实效果,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教学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话实说”的形式,让课堂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在活动中,巧妙地帮助学生解决朋友之间的烦恼,让学生明白帮助朋友要讲究方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引领学生明白真挚的友情需要细心的呵护,以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板块:友谊故事谷
品读欣赏《“拯救友谊”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真实心理。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深度加工。在课堂中引进教参中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地与朋友相处,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第四板块:友谊格言卡
1、将自己搜集到的格言写在卡片上,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艺品。
2、把友谊格言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赠送“友谊格言卡”,让学生向自己的朋友表达自己的友情,赞美纯洁的友谊,巩固朋友之间的友情。)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友情,感受到同学们的友情和班级的温暖。以上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 实验2-5 ]
多媒体:(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
二、说教法:(点击鼠标)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点击鼠标)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此处隐藏11857个字……步认识〉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大大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平平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 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
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 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说课稿 篇10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脚踏跳双脚落地》,首先从教材说起: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学课程标准》水平二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安排了复习课“前滚翻”和新授课“单脚踏跳双脚落地”。
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 ,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种应急技能,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 。“单脚踏跳双脚落地”是在水平一以单脚跳和双脚跳为基础,所以对于水平二的学生来说应该容易掌握这一技术,所以本课在此基础上提升为“单脚踏跳双脚落地”为重点。教学中不应注重于动作的细节。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在联系中领悟动作本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单脚踏跳双脚落地”单脚用力踏跳,双脚轻巧落地。
教学难点:“前滚翻”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本次课以分组练习为主,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前滚翻”教学中以游戏为主线,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比赛中,并享受胜利的喜悦。在新授“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一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调动情绪,激发兴趣(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四)
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一)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首先是教学常规,检查学生人数、服装,宣布本课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为了能使学生尽快的投入到教学中,我安排了“环形跑听数抱团”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带领学生随音乐一起做热身操。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前滚翻为本课的复习课内容,我安排了2个小游戏“小刺猬过河”和“小刺猬摘果子”对前滚翻技术进行巩固提高。
1、“小刺猬过河”首先语言导入:下面请同学们扮演小刺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刺猬过河”的游戏,向学生讲明游戏规则,重点强调:藏头,团身正确地完成滚翻动作。组织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四名同学)进行比赛。要求每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学,互检互评。
2、“小刺猬摘果子”导入语:同学们,知道小刺猬是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吗?对,小刺猬是通过把身体团成一个球来保护自己并通过滚动来进行移动的。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扮演小刺猬的角色来一起做游戏“小刺猬采果子”好吗?”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组织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十名同学)进行指导。协调而连贯地完成3次连续前滚翻。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为本课的新授部分,首先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单跳双落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及时表扬和点评。提出疑问一:垫子怎么摆放才能跳得高,让学生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跳得高,小组讨论总结,组织练习。提出问题二:垫子怎样摆放才能跳的最远,让学生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跳的最远,小组讨论总结,然后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及时进行表扬和点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互相鼓励,体验成功与快乐。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带领学生随音乐一起放松,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培养了美感,展示了自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取成功感,满足感。
我认为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我对《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教学设计的说明,有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